对于广电来说,现在对终端和用户的控制力还比较弱,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完全可以把那些热衷于生产网络电视机的厂家全部跟广电联系起来,通过广电为他们提供视频内容;此外,客户端的方式也是培养和塑造用户使用习惯的利器,它把用户想要的内容都推送到你的桌面上,让你可以随身携带,这样一来用户自然就离不开你了,BBC所推出的IPLAYER和央视所推出的CCTVBOX就是基于这样的理念。
而要控制网络,广电同样也可以建立自己的信息管理平台,而且这个平台是基于音视频内容的,所有的视音频内容都需要通过这个平台来进行交易、提供服务,这样一来,广电就真正实现了对视频内容的管控,也可以向各种CP或SP出租视频内容流量。当然,前提是,广电真正认识到建立内容信息管理平台的重要性,并开始实践之。
在广电网和电信网争夺实体网络上的内容控制权的同时,虚拟的互联网上不管这些,它沿着互联网的逻辑,探索出了两条路,一条是以YOUTUBE为代表的分享模式,一种是以HULU为代表的高品质正版模式,现在看来,HULU是能够真正产生商业价值的,而YOUTUBE所带来的更多的是人气和交流的自由。我们不能以短期的经济利益来评判两种模式的未来走向,但是相信在未来的网络世界中,这两种模式依然长期存在,即有主流的,正版的,舆论引导的,也有草根的,原创的,交流互动的,正如一个物体的两个方面,都有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新媒体也是如此。
由此可见视频内容它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某种业务类型,而是成为了几大产业进行博弈的焦点。广电、电信、互联网都对视频业务寄予了极大热忱。在这个时期,编辑部选择了网络视频这一焦点话题,从产业力量博弈、内容和经营运作模式等角度,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当然,这个话题才刚刚开始,几大产业在这个市场上的博弈还将继续,我们的讨论也不过刚刚开始。视频到底该怎么办,这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