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观点 » 正文

专访海尔王征:行业体系与标准的建立是智能家居的基础

2014-10-24   来源:南方网   作者:CNAIDC编录   点击:76
摘要:于智能家居未来的发展,王征也有他独特的看法,他表示,目前智能家居还是一个探索阶段,可以遇见的是,生态圈的建设必不可少。
关键词: 智能家居 海尔 王征

  今年来,互联网企业跨界进军各行各业,带来全新的理念,同时也冲击着原有老旧体系。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控制技术的不断结合,正日益影响着传统产业的发展。身处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已经成为传统行业的热点话题和探索方向。

  在安卓大会上,传统家电巨头海尔就指出,传统家电企业必须察觉到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未来智能家居的布局要进行全面思考。目前,海尔依托全开放、全产业链、全兼容以及技术优势,聚合智能家居产业链的不同资源打造U+智慧家庭互联平台,希望能快速介入到这个全新市场。会后,海尔UHOME运营总监王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于海尔在面对智能家居的困境、发展、与未来的展望给出了回答。

  谈困境

  资料显示,在中国,智能家居的发展已经将近十年,大部分人对智能家居的认可度并不高。而最近短短几年时间内,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的技术瓶颈已经获得了突破,使得市场化日渐成熟。虽然业界对于智能家居的市场前景颇有期待,不过,智能家居的发展仍有诸多障碍亟待破除。对于海尔来说,智能家居也许并不陌生。王征向记者介绍,早在15年前海尔就有了做智能家居的概念,不过在技术与产业的限制中最终不了了知。“今年来,智能家居靠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的带动出现了井喷的现状。虽然大家都看中了这个市场的前景,但是目前市这个市场没有相关的业界标准与完善的生态体系,单靠一个企业是无法完成的”王征说。

  谈发展

  面对种种问题,以家电企业与互联网企业为首的大佬们并不愿意妥协。据悉,对于智能家居的布局,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好几个生态系统的推出。其中就有海尔建立以U+系统为核心的智慧生活生态圈平台。据悉,该全套智能家居解决方案,以U+智慧家庭互联平台、U+云服务平台以及U+大数据分析平台为技术支撑。基于这一平台,用户家庭里的各类家电、灯光、窗帘以及安防等全系列的家居设备均可实现跨品牌、跨产品的互联互通。在本次展台体验现场记者看到,海尔U+智慧生活操作系统可以将家里以前买的不同品牌的空调、加湿器和空气净化器都升级联动在一起,实现了较之前更加便捷的智能操作应用体验。

  同时,海尔今日还宣布将与赛富投资及海尔创投推出3.2亿元的智慧家庭产业基金支持,意在打造开放式的生态圈。在智慧家庭领域扮演重要角色的海尔U+平台及其生态圈,将是该基金的重点关注投资领域之一。开发者提出项目孵化方案后,若项目获得海尔赛富基金认可,就可获得该基金的扶持。除资金支持外,海尔U+还联合北京土曼科技创业团队、创客和极客等开发者成立首家智能家居开放实验室,为开发者提供创意研发所需的设计、设备、技术、环境等资源支持,最大程度降低各个成员新品研发推广成本,为技术成长提供最佳科研环境。意味着U+智慧生活生态体系逐步落地,将加速智能家居行业市场化进程。此外,据王征还介绍,未来对于用户体验会更加重视。“接下来的布局中,我们也会重视布局用户体验馆,只有用户亲自体验了智慧家居的功能与产品,才能真正了解到平台的便捷与人性化。”

  谈未来

  对于智能家居未来的发展,王征也有他独特的看法,他表示,目前智能家居还是一个探索阶段,可以遇见的是,生态圈的建设必不可少。目前,智能家居在操作起来也处在试水的阶段,大部分都没有实际操作。而这其中关乎一个全新产业的形成,众所周知,一个产业的形成必然会出现行业的龙头,所以“烧钱”是不可避免的。如今的市场,在发展智能家居生态的不止海尔一家。同时还有小米、苹果、TCL等众多企业在瞄准这个新兴市场。而对于“烧钱”的说法,王征表示不认同。“可以看到,目前在互联网领域的战争中不少网站存在“烧钱”现象,很多互联网企业在烧钱后都会直接消失,到头来一无所获,不过,在智能家居中我认为并不存在这一现象,因为我们主要做的是产品和生态系统,未来实体产品的应用与用户体验才是这个行业的关键,有的事情是“烧钱”也无法解决的。可以看到在智能家居的建设短期内的投资是必须的,长远来看,智慧家庭项目是能可持续发展的。”此外,王征还说:“一个产业没有很好的产业体系与行业标准,必然在发展上会走弯路与发展迟缓。未来的智能家居还需要不断摸索,欢迎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以这个目前道路还处在模糊阶段的产业来说,一定需要更多的跨界支持与协同发展,这样才能让产业生态更健康发展同时也是建立智能家居的基础。

编辑  来源:南方网  
 
 
[ 投稿邮箱:26454645@qq.com]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声明:自动识别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及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凡本网注明"来源:自动识别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自动识别网网站,转载请必须注明自动识别网,并附上网址 http://www.cnaid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文明转播  行业协会  备案信息  安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