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国务院开会通过了关于三网融合的议题之后,笔者就时常被人追问,三网融合到底对谁有利?其中视频又是一个核心的话题:电信是否能够顺利进入视频领域?广电的视频业务是否会受到冲击?互联网上火爆的网络视频又将何去何从?在三网融合这个大背景下,视频这一广电核心业务该怎么办?如此种种问题,正在困扰着很多人。
要想分析这些问题,就要来解剖一下各自的得失。在这个三网融合方案中,电信的核心利益诉求是争取到IPTV和手机媒体的牌照和内容运营权,广电的核心诉求是宽带接入。之所以如此,背后都有其不能言说的秘密。
现在电信面临的问题是话音和宽带接入业务ARPU值的不断下滑,要通过升级到NGN来提升产业价值,而单纯依靠现有的语音和宽带接入业务,根本不足以支撑产业升级所需的成本,有人测算过,电信在交换中心建设上所投入的成本,需要20年的时间来折损,如果没有更多的业务支撑、强行上马NGN的话,电信将被拖死。此时,以电视机+家庭为诉求的IPTV和以手机+个人为诉求的手机媒体这些新业务就成为了电信巩固既有市场、增强用户黏着、提升用户价值的必由之路,是生死存亡的大事。而在现有的IPTV或手机媒体的运行模式中,电信只是作为通路传输存在,内容制作、集成、管制都在广电,电信自然不满足。
而广电的ARPU值更低,虽然在进行数字化改造,但是依靠一二十元的基本收视费显然也是不够的,由此广电提出了升级到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希望通过开展全方位业务来提升ARPU值。而在宽带接入方面,广电则希望能够拥有自己的独立出口资源,因为现在的广电宽带接入业务模式中,广电只是电信的一个流量分销商,需要向电信缴纳高昂的流量费。哪怕是中国网络电视台,眼看着一年有8个亿的营收,可是大部分都用来支付了流量费这一成本。因此,如果广电能够拿到独立的带宽出口资源,成为跟电信一样的全业务运营商的话,除了能够增加业务之外,首先势必大大降低成本。
如此看来,不论是NGN还是NGB,表面上看是一次技术升级,实质上则是两个产业在业务、内容和服务方面的较量。
从这一意义上来看,这次出台的三网融合方案,在短期内对广电是利好的。有了2010到2013这个三年的保护期,广电可以进入到宽带接入和部分的话音业务,而电信却没有拿到所期望的IPTV牌照。但是,从长远来看,双方要比拼的东西更多,广电迫切需要提升自身的运营能力。
回过头来看视频,早有人预言未来不管网络实体结构如何变化,新媒体指征只有两个,第一是视频化,第二是搜索化,在三网融合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视频作为内容产业中的核心要素,作为媒体业务中争夺的焦点,它的发展又该如何?广电自然会继续牢牢掌握内容审查权,但是,仅有审查权是不够的,如果想要在这个市场上占据长期的根本性优势,就必须拥有不可替代的核心资源。
在电信行业以往成功运营互联网的经验来看,控制终端和网络是两大核心资源要点。控制终端靠的是跟终端厂商和用户的捆绑,让用户习惯了通过手机或PC来接收信息,而控制网络靠的是通过各种硬件软件构建起遍布全国互联互通垂直管理的庞大的数据信息管理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所有的互联网业务都可以通过平台所具有的管理和支撑功能来进行交易,用户接入宽带使用海量信息业务要通过这个平台,门户和垂直网站们建站传输信息给用户也需要通过这个平台,由此电信通过平台管理实现了对用户和运营商的服务和双向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