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环保物联网
赛迪信息认为,环保物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环保领域的智能应用,通过综合应用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视频监控、卫星遥感、红外探测、射频识别等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污染源、环境质量、生态等信息,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推动环境信息资源高效、精准的传递,通过构建海量数据资源中心和统一的服务支撑平台,支持污染源监控、环境质量监测、监督执法及管理决策等环保业务的全程智能,从而达到促进污染减排与环境风险防范、培育环保战略性新型产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事业科学发展的目的。
环保物联网应用面临挑战
通过污染源自动监控、空气质量自动监控等工作的开展,各级环保部门的环境管理手段得到创新发展,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但当前环保物联网建设与应用中还面临诸多挑战,包括由于传感器种类多、数据多源异构、技术综合等导致建设和应用的高复杂性与高难度;信息服务范围要求打破地域限制,对信息资源整合共享要求提高;业务的特殊性和高度专业性对传感设备与技术提出挑战;四是环保物联网建设与应用需要政企共同投入、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等。
环保物联网应用主要困惑
1、对环保物联网建设的条件、作用及建设与运维模式等认识不足
由于环境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信息种类繁多且数量巨大,需要通过环保物联网提高环境管理、决策的水平和能力,才能推动各类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目前,很多环保部门关于物联网建设和应用的认识还有很多误区,如对物联网对环保事业的推动作用及其应用范围的认识不深入、不全面;对环保物联网的建设模式,管理、实施方法、风险规避策略方面缺乏准确的认识;同时,对系统建设后的运维模式没有清晰的思路,难以保证建设完成后系统持续可用,发挥其应有的效果。需要在正确认识我国环境保护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深入理解环保物联网建设及应用对生态文明建设和探索环保新路径的作用、意义,思考环保物联网建设的要求和方法。
2、环保物联网建设缺乏有效的统筹规划
环保物联网应用建设涉及要素多、范围广,业务复杂、投资规模较大,同时,环境污染治理和质量管理都需要跨地区、部门的多方协作,因而统筹规划尤为重要。目前,环保部门的应用系统大多是独立建设,在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方面缺乏统筹规划,导致重复建设、“信息孤岛”现象普遍、严重,数据利用程度低,决策支撑作用有限,使建设效果大打折扣,投资效益不高、资金浪费严重。需要高起点规划环保物联网应用的业务关联关系,前瞻性的设计系统总体框架,体系化分析建设需求,以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等方式保障信息共享,可以降低信息化建设风险、控制建设经费、保证进度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