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笔者认为可以从八方面入手。
一、明确组织机构
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是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和保证。组织机构的设置包括各预算机构的设置、各机构的职能、责任单位的划分、企业相关部门的职责。
二、建立程序和流程
在对企业的管理、业务、财务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设计全面预算管理解决方案的各个流程。预算管理的主要流程包括明确责任中心的权责、界定预算目标、编制预算、汇总、复核与审批、预算执行与管理、业绩报告及差异分析、预算指标考核。
三、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依据预算管理的原则、方法、流程和程序编制企业的预算,实施预算管理并依据预算对责任单位和个人进行考核。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落实了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和目标,简化各项支出的审批程序,增加了决策的效率,使企业具有更强的适应市场的能力。
四、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系统
企业的内部管理系统不仅强调流程的管理,更加注重量化各项指标,特别是对财务状况影响重大的指标,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就能够达到这项要求。成本、费用与相应的成本动因相匹配,使成本与费用的支出更加合理,财务部门监督与信息稽核更加有依据,同时也减少了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矛盾。预算为企业绩效考核提供了依据,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和薪酬体系。
五、树立全面预算的基本观念
1、整体观念
预算编制以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和企业在各具体方面的基本策略为编制原则。以调整以后的组织架构、明确的部门职责分工和权限划分以及完善的工作流程为基础。
2、全面观念
各部门在编制预算时以公司的经营目标为最终目标,以资金预算为编制的基础。各部门的预算必须与其他部门相互配合,明确相互之间的权责关系。
3、计划观念
以各部门的各种计划为基础,包括各部门的工作计划、采购计划、业务发展计划、专项计划等。预算是工作计划的量化体现,同时也促进工作计划目标明确并且相互衔接。
4、责任观念
各部门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编制预算并认可公司正式下发的整体预算,负责本部门的预算执行和控制。财务部汇总各部门的预算,编制最后的预算报表,负责上报及下发整体预算和执行中的各种分析报告。稽核部根据预算的执行状况和其他因素组织进行绩效考评工作。
5、弹性观念
全面预算管理和组织架构、部门职责、业务流程相互配合,实行分层授权负责制。各层管理人员在授权范围内,对日常事务自主决策,根据市场形势的变化做出高效的应对。
查看更多贸易核销结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