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意经 » 销售管理 » 贸易心得 » 正文

自由贸易的阴阳之道

2012-05-16   来源:www.cnaidc.com   作者:中国自动识别网CNAIDC   点击:179
但是,双边贸易和投资仍然很有限。

    从西欧历史中学到的第二课是:贸易带来繁荣,内部市场促进贸易。大约60%的对外贸易在15个老牌的欧盟成员国中进行,在这个内部市场中,人员、货物、服务和资本的跨国界自由流动可以得到保障。

    假如中印之间有一个内部市场,这两个国家会有怎样的优势呢?再假如,东盟、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加入进来会怎样?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为将来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建立内部市场已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一个更大的自由贸易区和内部市场可以带来50%、60%或者更多的对“对外贸易”的吸收。

    中印经济有很强的互补性:印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消费、国内需求、服务业和高科技工业。相比较而言,中国的发展依赖投资、出口、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印发展模式截然不同。

    如果有贸易,各方都能利用自己的优势互惠互利。这些相对来说的优势包含了绝对优势、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或者先驱优势、后发优势、内部/交叉产业贸易等等。中印两国需要做的就是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紧密合作。

    而保护主义不但保护着两个国家现存的工业结构和经济上的缺陷,还会延长各自劣势的存在时间。所以,逃离这个游戏最好的方式就是开放市场,加强竞争。中印两国有很强的“民族尊严”意识,所以更应该有勇气这样做:我们不能接受一个失败者的角色。我们相信我们都是胜利者,我们都很强。

    “印度奇迹”和“中国奇迹”

    很大程度上,中印两国的经济成就要归功于基础并不牢靠的竞争秩序的形成。中国的改革比印度早十年,过去30年间,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转型被称为是“中国奇迹”。同样,相似的经济成功也发生在了印度,在上世纪90年代,人们称它为“印度奇迹”。因此,有必要来解释下中国在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中国这30年经历了改革开放,同时进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将这个制度推广到全国。在改革之初,中国采用了阻力最小的方法;直到1994年,中国选择性地加强了汇率稳定,采用了外币兑换的规则:将美元作为硬通货;同时加强了预算法案。中国通过同时兴起的私人企业渐渐引入了私人财产权利的概念,同时还有选择性地开放了市场,首先对外国公司和资本放开,然后是集团和乡镇企业,最后是私人领域。一开始中国并没有进行国企改革,但是在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之间逐渐引入竞争,之后扩展到国有企业、乡镇企业和私人企业之间。然后引入自由合同概念,加强了个人和企业责任。长远来看,中国保证了其政策的可持续性,特别是在外国直接投资方面。禁止在国内出售外国资本的禁令在印度涉及一些企业,但从来没有在中国发生过。

    这种选择性的开放虽然很成功,但是不能被认为是“中国奇迹”的关键。应该指出的是,它解放了生产力。用经济学术语来说,它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扩大了生产线,但也限制了资源配置和生产线的扩张。

    上述改革,不论是自然的驱使,还是社会的渐进,通常带来更高程度的经济自由,允许市场经营者有更自由的劳动力分工和知识分配。

    很多改革是政府领导的,但实际上,在政府的控制下,内、外力量并行。

编辑  来源:www.cnaidc.com  
 
 
[ 投稿邮箱:26454645@qq.com]  [ 生意经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声明:中国自动识别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及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网站,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自动识别网,并附上网址 http://www.cnaid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文明转播  行业协会  备案信息  安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