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应用 » 安防监控 » 正文

“4G”技术在城市治安监控下的应用分析

2013-12-21   来源:互联网   作者:CNAIDC   点击:30
关键词: 4G 安防

 人脸识别回归理性
但是,也有不少项目中使用了该种技术,在交通枢纽的安检口,如飞机安检口、火车站安检口进行人脸识别的试点,把过往乘客的抓拍照片与在逃库进行比对,希望达到追逃的效果。在安检处设立人脸抓拍机正好弥补了一般治安监控的不足:

专机专用,保证脸部图像的像素。

角度相对较低,容易拍到人脸的正面图像。

在室内,无光照变化影响,同时光源分布均匀,无阴阳脸的现象。

虽然在成像上克服了治安监控的不足,但是笔者认为这样的应用还是难以大面积的推广,原因有:

n 职责不清:交通枢纽站的职责是保持上下客的次序,抓逃不是其工作内容,这些职能部门确实也不应该去做抓逃的事,除非有硬性规定。

风险大于收益:人脸识别只是返回一个相识度比较结果,对于其身份并无确认能力,而13亿中国人中相貌类似的很多,误判的可能性很大,结果没抓到正确的人反而引来旅客的投诉就不划算了。

容易伪装:有心躲避的逃犯通过粘贴假胡子、带墨镜等伪装可以很容易骗过机器的识别。

那么,是否人脸识别技术在平安城市中就没有用武之地了呢?答案是否定的。移动终端与云计算的兴起给了人脸识别一个打翻身战的好机会。

前面说到的治安应用与交通枢纽的应用都是非接触式,这些都受制于因为识别的条件与效果。但如果民警要求嫌疑人摆正位置,用手机或其他终端对其人像进行拍摄,并把人脸图片传回到数据中心进行身份识别,这样的准确率是很高的,而且业务上也有这样的需求,如民警进行外来人口聚集地排查,当对方不提供身份证时,可用类似的方法确认其身份;另外,对于一些没有身份证信息的尸体,只要面部特征完好,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快速确认其身份。由于身份证库巨大,在真正实施中,还需要应用到云计算的技术进行分布式处理。

比如,今年8月15日,成都市青羊区金沙农贸市场和武侯区玉林农贸市场“市场管理远程视频监控”上线运行,这标志着成都市农贸市场远程监控工作正式启动。通过海康威视(002415,股吧)iVMS-7000(4.0)移动监控云平台,可以轻松实现远程和跨网段的实时图像监控。监管人员通过手机上安装的“移动监控云”软件登录,操作人员通过电脑或手机上的控制云台转动实现360°无死角查看市场内情况,还可控制镜头的变倍、光圈、聚焦等功能,将镜头拉近进行详细查看。

 四、深度应用催生新技术发展
本文对云技术、智能分析、人脸识别等技术在城市治安监控中的应用点进行了分析,虽然平安城市的建设已经有好几年的历史,但是对于监控的“深度应用”还是在近一两年才开始被关注的,也正是“深度应用”的需求,推动了一些高端技术在平安城市中的发展和应用,在未来,还将有新的应用点和新的技术不断融入进来,为人们的安全生活保驾护航。
 
编辑  来源:互联网  
 
本文导航:
 
[ 投稿邮箱:26454645@qq.com]  [ 应用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声明:中国自动识别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及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网站,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自动识别网,并附上网址 http://www.cnaid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文明转播  行业协会  备案信息  安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