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应用 » 安防监控 » 正文

“4G”技术在城市治安监控下的应用分析

2013-12-21   来源:互联网   作者:CNAIDC   点击:30
关键词: 4G 安防


二、智能分析风雨相伴
与云技术相比,以“行为分析”为代表的智能分析在安防行业中算是“老人”了,走过的路程可谓即丰富又曲折:最初出现时,行业内炒的很热,普遍认为替代人工看监控的时代已经来临,后来在实际项目中遇到效果瓶颈,遭遇质疑,再到后期理性回归,重新定位,根据各个行业不同的特性打造专门的应用。

目前,智能分析技术已经在金融、监狱,甚至刚刚兴起的民用行业中,形成很好的实时性应用点,并得到认可。而在城市治安监控下,智能分析在实时性检测方面却一直找不到很好的应用,原因有多种:一是城市治安监控的图像画面对于智能分析的要求来讲太过复杂,什么环境都有(技术层面的干扰物),在技术上很难“一招打天下”;二是从应用需求上来讲,一个城市有上千万个摄像头,即使在技术上能准确的实现“徘徊、逗留”等行为分析,但在没有报警的情况下,现有的监控人员又有什么依据来做处理呢?

从目前的行业情况来看,在平安城市建设中,智能分析主要的应用点还是在对视频录像的分析上,满足刑侦上的业务需求。近几年,随着城市监控的发展,除交通管理外,城市监控最大的应用群体就是刑警。视频侦查的方法已经成为刑侦四大侦查方法之一,而目前业内的视频深度应用,也主要是围绕刑侦的业务需求展开。刑侦业务更多的是关注录像,对于能提高他们看录像效率的工具的有很大的需求。

1. 依据背景建模的技术对视频背景建模,分离出其中的活动目标。

2. 通过形状纹理进行2次判断,可大致在活动目标中提出人或者车的目标。

3. 在条件(对目标轨迹的预判、图像的清晰度等)允许的情况下,还可再进行轨迹筛选与特征匹配,进一步过滤无用目标。

4. 最后形成结果列表,由人工的方式进行筛选。

最后在结果的表现形式上,也可分为多种形式,如浓缩播放、视频摘要等。

现在,在一些主要行业中,用于刑侦的智能产品分为在线、离线两种,线上的工具一般是实战应用平台的一部分,主要对公安自建的视频资源做处理,在基层应用中以在线工具为主;离线的工具主要针对社会面资源,主要是在案发现场或周边办公时使用,通常用于重大刑事案件中的现场办公。

三、人脸识别回归理性

人脸识别技术在安防行业中也不能算是一个“新面孔”了,与前面讲到的智能技术一样,近几年也是经过了从热炒到瓶颈再到理性回归的过程。

这里介绍的人脸识有别与人脸检测,人脸检测容易,目前很多手机的照相功能中都带有人脸检测的功能,但是人脸识别难度就很大,不仅要检测出人脸,还要对人脸进行建模并与样本库进行相似度计算,其识别的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在城市治安监控中,虽然对人脸识别的需求很大,但是到目前为止,从技术上还达不到在治安画面中实现识别的水平。原因主要有三点:治安监控看的往往是大局,即使在没有遮挡的情况下,人脸在图像中不够清晰,像素点达不到识别要求;治安监控是由高往下看,这种角度下,与正面的平面图像相貌相差较大;光照影响,在露天环境下,常常因为背光使得人脸发黑,无法辨别,或者局部发黑,形成阴阳脸,这也极大的影响识别的效果。

因此,在治安监控环境下,进行人脸识别是目前还实现不了的。

编辑  来源:互联网  
 
本文导航:
 
[ 投稿邮箱:26454645@qq.com]  [ 应用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声明:中国自动识别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及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网站,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自动识别网,并附上网址 http://www.cnaid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文明转播  行业协会  备案信息  安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