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生物识别 » 正文

未来机场生物识别安检站雏形公布

2011-06-23   点击:303
摘要:不用脱掉外套,不用打开手提行李,不用尴尬地被搜身,只需花五六秒钟穿过一条分门别类的安检通道,便可顺利完成机场安检,安检过
不用脱掉外套,不用打开手提行李,不用尴尬地被搜身,只需花五六秒钟穿过一条分门别类的“安检通道”,便可顺利完成机场安检,安检过程甚至可能与办理海关等手续一步到位地进行。日前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首次对外公布了这一“未来机场安检站”的理念雏形,引发了不少人的关注和兴趣。

  根据这一构想,进行安检的旅客将被分为三类:已识别身份旅客、一般旅客和重点安检旅客。机场安保将依据护照或其他旅行证件中的生物识别信息,调出政府对其所作的风险评估结果,提前做好分类。当旅客到达机场安检站时,就根据其不同风险类别实行不同程度的安检措施。“已识别身份旅客”,即已登记并通过政府主管部门背景信息认证的,可享受快速安检;而“重点安检旅客”则需经过额外的网点筛选技术进行排查。

  在目前的安检方式中,旅客携带的所有物品几乎都要被检查一遍。这种方式已设计使用了40余年。而“未来机场安检站”的核心理念,就是从寻找危险物体转为寻找危险人物。它通过统计旅客的“风险系数”,从而集中全力解决高风险系数的小概率事件,实现绝大多数低风险旅客吞吐量的最大化。

  这一理念的转变,与近年来国际航空安全形势的发展密不可分。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统计,全球航空业每年在安保上就要花费74亿美元。旅客的出行感受也变得越来越糟,尤其在一些欧美国家,漫长的排队等待、行李被拆包、遭人体“透视”等,都使得乘飞机出行变得不那么愉快和体面。正因如此,“未来机场安检站”将防范的重点放在了人上。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透露,目前包括美国在内的18个国家正在设定“未来机场安检站”标准。生物识别筛查和旅客分类转换的技术问题已取得了一定进展。在不久的将来,“未来机场安检站”可能会真切地出现在旅客面前。

  但是,任何一种安检手段都会有局限性,“未来机场安检站”的发展也面临很多问题:生物识别技术是否可靠,各国旅客风险系数筛选的标准是否一致,各类机场如何实现信息共享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更关键的是,人的因素是复杂的、变化的。试想一下,没有前科的旅客将来也可能成为危险对象,或者行李被别人做了手脚;而对被划入重点对象的旅客,从旅行团里被“拎出来”也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还可能因为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而引发客观上的歧视问题等。安检理念和技术更新值得尝试,但终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要效率、要安全,还是要平等的矛盾仍会以新的形式延续下去。

  据 《人民日报》来源西安日报)
编辑  
 
 
[ 投稿邮箱:26454645@qq.com]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声明:中国自动识别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及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网站,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自动识别网,并附上网址 http://www.cnaid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文明转播  行业协会  备案信息  安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