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资讯 » 正文

高清监控系统网络规划你准备好了吗?

2014-09-23   来源:安防知识网   作者:中国自动识别网编录   点击:57
摘要:高清监控系统的战场已经全面打响,各地区各领域建设如火如荼。智能交通、道路监控、校园安全、智能社区、酒店监控等应用领域不一而足,“非高清不建设”已是建设方的共识

  前言

  高清监控系统的战场已经全面打响,各地区各领域建设如火如荼。智能交通、道路监控、校园安全、智能社区、酒店监控等应用领域不一而足,“非高清不建设”已是建设方的共识。虽然踏入高清时代之初,IP、SDI、模拟各种协议曾经交集,监控领域的从业人员曾经面临选择的迷茫:IP系统的稳定性有待商榷,SDI系统规模化建设联网遭遇考验,模拟系统的实用性尚待考证;最让系统安防集成商产品商纠结不已的是:选择意味着放弃,意味着非此即彼,意味着不归路,意味着重新选择就是前功尽弃!于是,总有勇敢的先行者走出一条条荆棘的小道,为观望的后来人踏出坚实的大路作出种种尝试;渐渐地,迷雾在一次次起航中淡去,建设方、集成商、产品商逐渐认清了自我,或者基于项目建设的需求,或者在各种权益的平衡下选择了自己的阵营。

  2007年深圳展会上,IP高清初展峥嵘;09年初台湾展会,SDI高清摄像机崭露头角;彼时,IP摄像机延迟尚接近1s,SDI实时效果倍显优势,尤其对于中国这个大屏在项目中遍地生根的特殊使用国度,其效果尤其夺人眼球;另一方面,对传统集成商而言,IP是个陌生的领域,复杂的网络规划令人望而生畏。起初,不少传统安防人是希望SDI系统可与IP系统抗衡的,可是在源源不断的项目建设中却无奈地发现网络规划是一道无法绕过去的坎。

  传统安防人恐怕都有一声感叹:IP系统远不如模拟系统稳定!随着高清系统裹挟着我们不由自主地向前时我们不禁要问:高清监控系统的网络规划,你准备好了吗?

  模拟传输与数字传输概念的转换

  模拟系统的传输最常用的就是点对点传输,传输和端口都是一一对应的,如图1-1所示,即便出现故障,替换法或逐段物理链路检修很容易解决,即便是级联式传输,维护方式也雷同。而IP系统要么死机重启IPC,要么重启收发器,要么重启交换机,还常常会出现大型系统核心交换机Down掉,你能做的似乎只有不断地重启,却无法解释也无法根本解决,检测故障也不如模拟系统简单清晰。

  我们首先要从传统的模拟传输一对一转换过来,IP传输的核心概念是交换,当全局网络建设成型,数据包就像个淘气的孩子,全网内每个端口都是他向往的城堡,只有当你规划好数据包,这个淘气的孩子才会安心地往返于他应属的活动范围。IP系统真的不稳定吗?事实上,随着压缩算法的优化、物理链路的升级、各方的认识,IP系统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其实,并不是IP系统不稳定,而是在于IP系统的网络规划师们是否真正地理解了IP设备在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的特殊性。俗话说,世上没有废物,只有放错了地方的宝物。

  高清监控传输的特点

  仅仅立足于传输设备本身来理解高清监控系统的传输是局限的,只有站在系统的角度掌握高清监控的特点和要求才能真正合理地规划传输系统。

  1、流量大

  一般IPC主码流在4M左右,各IPC厂家参数不同需要具体分析;另外球机和枪机的流量变化也不同,球机在转动的过程中场景变化大,流量将产生尖锐的上升。

  2、实时性

  监控系统实战应用中常常要求实时上传,流量的传输是源源不断的。

  3、耐高温

  前端设备一般安装在室外,甚至是密不透风的设备箱内,夏季设备箱温度常常达到六七十度甚至更高。

  .电压稳定性差:同样是因为安装在室外,很多安装在农村地区,这些地区电压波动大,常常会在90V到260V跳变;

  .电磁环境恶劣:室外电磁环境复杂,容易产生电磁干扰;

  .雷击概率:夏季雷雨季节雷击频发。

  交换机行业是一个发展多年的成熟行业,Cisco、H3C、华为、中兴这些交换机品牌我们耳熟能详,但在交换机进入安防行业使用之前,其主要应用在局域网,所连接的设备对于实时性要求不高,传输的数据包流量也是断断续续的,流量可能仅仅是几K、几十K或者几百K,而恰恰安防监控系统的特点是数据流量大,实时要求高,在选择上行端口时必须考虑流量因素;安防监控的前端设备一般安装在室外,甚至安装在密不透风的设备箱内,其耐高温性能必须斟酌;很多道路周围电源电压波动大,电磁环境也比较恶劣,建议可选用工业级设备,一般工业级设备EMC设计周全,冗余电源设计,抗浪涌性能更优良,为系统可靠稳定的运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编辑  来源:安防知识网  
 
 
[ 投稿邮箱:26454645@qq.com]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声明:中国自动识别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及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网站,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自动识别网,并附上网址 http://www.cnaid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文明转播  行业协会  备案信息  安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