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视频监控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普及,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摄像头随处可见。但是,目前视频监控系统还局限于电视墙肉眼观测、海量存储、事后查证,不能对视频监控系统中的重要主角——人员,进行实时监控和实时报警,如果万一出现情况,人工查找视频常常需要很长的时间,效率非常低,贻误战机。
以人脸识别为代表的新生代生物识别系统,作为控制访问系统的识别工具,在不同环境下,为用户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安全和准确性。生物识别方式很简单,不需要对硬件进行配对,前期将待识别的面部信息录入数据库,即可实现人脸识别。
人脸识别技术是一门融合生物学、心理学和认知学等多学科、多技术(模式识别、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等)的新的生物识别技术,可用于身份确认(一对一比对)、身份鉴别(一对多匹配)、访问控制(门监系统)、安全监控(银行、海关监控)、人机交互(虚拟现实、游戏)等,因其技术特征而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
人脸识别应用处处开“花”
如今,从手机到笔记本电脑,从相机到电视,越来越多的设备都开始采用人脸识别作为身份验证的有效方式之一。这种看似新潮的有种"尝鲜"意味的应用,却在这两年与产品大规模的"绑定"下,大有成为未来主流的趋势。
在我们的安防生活中,人脸识别已经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重要应用。从门禁识别到考勤管理,人脸识别已经成为生活中最靠谱的验证方式之一。当然,随着它的优势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发现,它的"发挥空间"也早已不满足于门禁与考勤应用的局限。
1.城市安全管理的应用
在我们的城市管理中,智能化一直是被我们所十分看重的自动化管理应用。作为一项具有自主工作能力很强的功能,如果能在安防管理的应用中借助高清摄像机捕捉人脸,并可借此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判断,则可以大大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负荷,通过触发报警设置,录入通缉犯或可疑人员图像信息,一旦在人群中被识别出来即刻报警,实现了智能化联动监控报警,同时也进一步的增强了智能化应用的效果体现。
当然,这类应用也无疑对于摄像机的清晰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没有更加清晰的细节监控显示作为基础,这类应用则很容易陷入一个理论强于现实的应用。
2.关口等区域的识别应用
此前我们提到过,人脸识别的主流应用更多是在于大门的出入或者是考勤的管理。然而,在社会化的应用中,除了能够看守"小门"以外,一些诸如关口,机场等领域的"大门"同样也对人脸识别有着更多的期待。
比如,在一些发达国家的一些机场管理上,人脸识别不仅仅作为入侵检测,或者是身份认证的一部分,同时这种识别的方式也与一些智能化的分析进行了非常紧密的融合。从而增加一些流量统计,客流预测等功能,以至于在完成识别功能的同时,也可以发挥出其控制流量的一个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