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如何定义智慧城市、为何要发展智慧城市等现在还存在许多模糊认识,武连峰表示,智慧城市不是乌托邦,智慧建筑、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安全、智慧教育、智慧电网等都属于智慧城市范畴,IDC定义的智慧城市聚焦于“产出”,以ICT技术为支撑,改进服务交付质量,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实现经济环境和谐发展,提高公民生活质量。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社会就业等都是智慧城市的产出。
新一届政府提出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新四化”。城镇化可以说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红利和基石,到2020年,中国城镇人口将新增约2亿人,城镇化率将达到65%左右。但是传统的城镇化方式面临着各地新城产能过剩、地方政府财力透支、地产消费阶段疲软等三重挑战。武连峰认为,我们应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城市六大转型:城市规模扩张转向城市质量提升,土地增值为主转向以人为中心的城镇化为主,大城市为主导转向以大带小城镇群发展,政府投资为主转向引导民间投资为主,自上而下的人造城镇转向自下而上的产业和城市的融合,低价征拆土地转向让渡更多红利给农民和拆迁户。
大力发展智慧城市,将可以有效支撑新型城镇化的这六大转型,满足地方的各种特色发展需求。一是以深圳、南京和沈阳等为代表,希望突出城市的改革与创新;二是以武汉、昆山、宁波、无锡等为代表,希望突出发展智慧产业;三是以上海、杭州、南昌等为代表,希望突出智慧基础设施;四是以成都、重庆、上海、北京等为代表,希望突出人文、环境与生活;五是以昆山、佛山、唐山、扬州等为代表,希望突出政府城市管理与民生服务。
智慧城市蕴含巨大金矿
武连峰表示,智慧城市的大发展蕴含着巨大的ICT商机,全球智慧城市相关的ICT市场2012市场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而中国未来10年智慧城市建设总投资将达到2万亿元,其中ICT相关市场将占据半壁江山达到1万亿元。
发改委等主管部门联手编制的《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有望于近期出台,其中涉及大陆20多个城市群、18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和1万多个城镇的建设。据此预计,未来10年中国总体城镇化建设所带动的投资将高达40万亿元,具体涉及产业载体建设、商业配套建设、服务平台建设、交通设施建设、医疗服务建设、智能电网建设、水利设施建设、生态环保建设、城市管理建设等九大领域。
在其中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的智慧城市建设投资中,专属智慧城市载体相关的市场约占20-30%,智慧城市传感器、仪器、自动控制设备和相关服务占比约20-30%,智慧城市ICT硬件、软件、服务相关的部分占40-50%,意味着未来10年ICT相关的市场将达到1万亿元。
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广泛的ICT技术,包括应用与软件平台、决策支持与自动化、数据采集存储与处理硬件、通信网络与服务等。IDC预计,2013年中国智慧城市IT市场规模将达到108亿美元,预计2015年将达到150亿美元,2013-2015年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