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误区
通过包装上的条形码
可以看出原产地
很多人以为,通过食品包装上的条形码可以看出原产地。奶粉的例子特别明显,奶粉包装袋或罐上有条形码(又称“条码”),根据国际标准化规定,条形码的前几位表示产地,其中,中国的产地编码是690-695.不管是国产奶粉,还是进口后在中国分装的进口奶粉,都需要标注69开头的条形码,如果不是69,则不是中国生产,肯定为原装进口。
真相
前缀码反映的只是条形码注册地
据广州质监局条形码中心的工作人员透露,“条形码只能代表某一厂商在哪里申请了某个商品的条形码”,确切来说,就是条形码能够反映的信息仅仅包括生产商,商品名称以及条形码的注册地。
在当今全球化大生产的环境下,条形码的注册地与商品的原产地可以说是没有必然关系的。该工作人员表示,“条形码的前缀码不能看出原产地。市场上,一些进口产品也可以用中国的条形码,而就算条形码是进口的,也不一定代表产品就是进口的。有些国内生产商为了方便进入外国市场,会在当地注册条形码,但他也可能同时在国内出售这些商品。”
在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 S1)的官方网站,可以看到这样的声明:“G S1前缀码并非某一特定商品的原产地的标识,它们仅仅为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提供一定数量的条形码,供应给当地申请条形码的厂商分配。而这些厂商可以在全球任何地方生产他们的商品。”简单来说,前缀码只是商品条形码的注册地,厂商可以自由选择向哪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分支机构申请条形码,如果厂商选择在中国申请,则条形码的前缀码为690-699(并非网传的“690-695”),若选择在挪威申请,则前缀码为700-709.
不同产地同一商品可用相同条码
记者在超市发现,不少产品虽为“洋品牌”,却不乏在国内生产、分装的例子。而一些疑似国产品牌,也不一定使用69开头的条形码。
在GS1官方网站展示的商品全球贸易项目代码(GT IN )分配规则中有这样的规定:“同种贸易项目在不同地点生产,如果制造商同属于一个法人实体,则采用相同的GT IN”,“在不同地域销售的相同种类贸易项目的GT IN相同”。这意味着,同一个厂商在世界各地属于自己的工厂里生产同一种产品,这些产品会拥有着相同的商品条形码。也就是说,就算消费者能看懂条形码前缀码所代表的国家含义,也无法凭此确定商品的原产地。
条形码本身并不好读,需要专业的识读设备,条形码中心的工作人员认为,“条形码对消费者基本是没有意义的。想要知道产品是不是进口的,应该看看它的外包装上有没有写‘原装进口’又或者原产地在哪里。”
有人认为,由于U PC条形码只在北美地区使用,只要看到商品使用U PC条形码,就能确定其原产地是美国、加拿大。果壳网举例反驳了这种说法:为了适应北美市场的需要,在当地销售的商品,无论原产地在哪里,一般都会选择注册并使用符合北美标准的U PC条形码,也就是说,这种条形码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产品来自美国或加拿大。
知多D
如何确定商品的原产地
如何确定商品的原产地呢?广州质监局的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留意商品外包装,“如果是进口商品,外包装上会有中文标贴,清楚显示原产国、总经销商、配料等等。”
我国《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六条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载明食品的原产地”。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也要求“进口预包装食品应标示原产国国名或地区区名”。事实上,符合我国法律规范的正规渠道购买的进口商品,无论是食品还是其他生活用品,基本都有着清晰明确的中文标签说明。这些标签,有的直接印刷在包装之上,也有些以贴纸的形式粘贴在原本的外语说明上。
2
误区
条形码有助分辨商品真假
对于条形码,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它有助于分辨商品的真假,可以防伪。
真相
不法分子要伪造条形码基本没难度
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的林毅申博士并不赞同这种观点,“条形码只是一串简单的数字,这些数字可以随便伪造。因此,条形码并不能防伪。”而质监局条形码中心的工作人员也表示,由于伪造条形码的方法并不难,而且条形码的识读需要专业知识,条形码不能用于分辨商品真伪。
在我国质监局制定的《产品标识标注规定》中,条形码并不是强制的标识,只要求产品上的条形码应该是有效的以及不能伪造或冒用产品条形码。但由于条形码的制造没有什么技术门槛,条形码本身也没有可以防伪的设计,不法分子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去伪造一个条形码,基本无难度。
林毅申提醒,要验证条形码的真假,只能够通过“中国商品条形码系统”查询此商品的生产厂商和具体产品信息。但即使条形码是真的,也不能确定商品就是真的。所以说,条形码的前缀码不能确定商品的原产地,条形码也不能起到防伪作用,因为条形码本身也有机会被伪造。
链接
商品的条形码一般由前缀部分、制造厂商代码、商品代码和校验码组成。EAN -13商品条形码包含了12位数据编码和位于最右的1位校验码。条形码左起前三位称为前缀码,用于标识国家或地区,赋码权在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如00-09代表美国、加拿大、69代表中国大陆、489代表香港特区、471代表中国台湾地区等。随后的是制造厂商代码,由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物品编码组织赋予,在中国,则由国家物品编码中心赋予制造厂商代码。而剩下的4至5位是商品代码,由产品生产企业自行赋予,生产企业按照规定条件自己决定在自己的何种商品上使用哪些阿拉伯数字为商品条形码。条形码最后一位是校验码,校验前面数字代码的正确性。
采写:南都记者宋金绪 实习生黄淑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