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结盟银联开启新局面
6月9日,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宣布双方共同打造的移动支付产业重要基础设施——移动支付平台正式上线。据了解,该平台是以TSM(可信服务管理)为核心,为各方提供基于安全支付载体的智能卡应用发行和管理服务平台,支持具备NFC功能的手机SIM卡下载银行卡,实现银行卡空中发卡、空中圈存、远程消费、现场小额快速交易等功能。
依托该平台,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联合推出了移动金融业务——手机钱包。中国移动数据部副总经理沈红群介绍,用户可使用NFC手机中预置的“手机钱包”客户端或者通过MM商城下载,通过客户端可实现各行业电子卡应用的空中下载、开通、更新、删除。此外,客户端还专门设立了“银联专区”来下载各类银行卡应用。截至目前,双方已经通过TSM平台联合推出9家银行的13个电子卡应用。同时,约20个城市左右的公交市政类电子卡应用正在合作推进。
“移动和银联的结盟对于运营商操盘的移动支付市场无疑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Reational AB分析师张星表示,一直以来,通过手机实现移动支付都存在着产业链整合难度较大的弊端,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运营商和金融行业的主导权之争,“但从现在的结果来看,大家对前景已经达成了共识,共同开发的欲望也在增强,现在只剩下推广的问题了。”张星表示,和几年前相比,目前运营商在手机上推广移动支付的技术问题基本已经得到了解决,“内置NFC功能的手机已经越来越多,内置NFC模块的Sim卡的成本也已经降了下来,再加上银联和运营商在NFC的技术标准上也统一了意见,可以说产业链的初步整合已经完成。”
规模化应用仍存终端难题
据了解,此次和银联合作,中国移动就已经准备了HTC、三星、华为、中兴等品牌的5款支持NFC功能的手机,预计到9月底,还将有10多款支持NFC功能的手机上,且将全面覆盖从500到5000元的价位。中国移动相关人士表示,由于目前主流的手机芯片厂商高通、展讯、MTK、Marvell、联芯等都已经开始对内置NFC功能的芯片展开商用开发,未来NFC手机的市场选择将会越来越丰富。
但支持NFC功能手机的极大丰富对于运营商推广移动支付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近两年3G智能手机才刚刚开始普及,即使在城市用户群中,也只有少数群体更换到了3G智能手机,在短短的时间里,让他们再付出一大笔钱将刚刚入手的3G手机换成NFC手机,可能会有一定的阻力。”张星表示,和NFC移动支付发展最为发达的日本、韩国相比,我国手机终端市场的发展状况有着很大的不同。“日韩手机终端市场基本是运营商渠道控制,运营商通过高额补贴推动新技术普及的能力很强,但我国手机市场的运营商渠道近几年才崛起,和公开渠道目前也不过平分天下的局面,运营商虽然也开始提供终端补贴,但考虑到我国手机用户的规模已经超过10亿,即使是中国移动这样财大气粗的运营商,也无法承担用户全面换机的补贴成本,所以在推广NFC将会是一个长期过程。”
相对于用户移动终端的更换,社会零售商户的终端更换同样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据中国银联方面介绍,截至目前,其小额快速支付业务已经建立了超过100个示范商圈,并超过126万台受理终端上完成了相应的技术升级改造,不过这相对于目前我国联网POS机总量超500万台的规模而言,支持NFC的商户终端改造仍然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