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资讯 » 正文

物联网、云计算将壮大成东莞支柱产业

2013-06-19   来源:东莞日报   作者:CN自动识别网CNAIDC   点击:236
摘要:昨日下午,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规划(2012-
 昨日下午,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规划(2012-2020)》、《东莞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和规范各类考核检查评比表彰活动》等事项。

徐建华指出,电子信息产业是东莞第一个超千亿的产业,东莞也是广东省“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城市之一,做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规划意义重大。他强调,制定信息化规划要适度超前,做到科学规划,同时要抓住特色、发挥优势,重点打造东莞信息化建设的特色和亮点,尤其要抓好智慧城市和国家信息产业基地的建设。

徐建华表示,卫生事业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要认真做好规划,同时要贯彻落实好规划各项任务,加快推进卫生事业基本现代化。

针对考核检查评比表彰活动,徐建华表示,考评原本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工作,但过多的考评反而不利于工作的开展。他强调,一些关联性强的考评活动可合并,一些清理后留下的考评检查评比活动也要规范,同时要从严控制新设置的考评活动。

信息化

信息化建设水平迈入全国先进前列

会议审议通过了《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规划(2012-2020)》(以下简称《规划》),提出构建具有东莞特色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体系,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进而实现智慧东莞目标,信息化建设水平迈入全国先进前列。

关键词1:工业化融合

把东莞建成现代信息服务业重要基地之一

为实现智慧东莞的总目标,《规划》还明确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政府信息化、社会服务信息化、信息基础设施等四大具体目标。

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目标方面,《规划》提出,到2015年,大中型企业中60%以上实现信息系统综合集成应用,50%以上应用信息系统进行供应链管理,印染、化纤、化工、造纸行业中80%的企业应用能耗排污在线监测技术。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4500万元,经常性应用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比例达到65%以上。

在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方面,《规划》提出,各特色与支柱行业基本都建立了行业性电子商务平台和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培育5个以上全国领先的行业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口岸物流信息平台、区域化特色物流公共信息化平台基本建成。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移动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培育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企业集团10 家,超30亿元的20家。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成为东莞市支柱产业,东莞市成为现代信息服务业重要基地之一。电子信息产业涌现一批具有国内乃至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培育一批特色优质品牌企业。

《规划》还明确,到2020年,东莞市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全面的一体化综合集成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化与自动化融合,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普遍应用节能减排在线监测技术,电子商务产业与应用成为东莞特色,智慧物流体系基本建成,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移动通信业等新型信息化领域产业发展壮大,成为东莞市支柱产业。

以松山湖高新区为核心,加快推进物联网产业基地、云计算产业基地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与园区建设,促进各创新创业平台快速发展,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加速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将松山湖高新区打造成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平台示范区。同时,还要推进与深圳、惠州进行软件产业园区资源共享,加强三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协同发展。

关键词2:电子政务

2015年:审批项目100%网上申请及查询

在信息化规划中,政府信息化备受关注。为此,《规划》提出,到2015 年,电子政务基础网络全面覆盖市区和镇街。60%以上政府部门基于集中的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开展信息化建设。建成全市统一的人口、法人、空间地理信息、信用、政策法规基础数据库,信息交换共享平台接入率80%以上。

建成覆盖社区和村镇的政务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中国·东莞”政府部门网站集群,要求公开的政务信息100%可在“中国·东莞”网站查询,建成党政机关内部信息共享门户,行政审批项目100%可在网上申请及查询结果、100%纳入电子监察范围。完善一批跨部门、跨领域的政务协同应用系统,行政效率显著改善,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规划》还明确,到2020年,进一步完善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平台,信息交换共享平台接入率95%以上。进一步完善跨部门、跨领域的政务业务协同应用系统,完善保障城市运行的智能化基础设施和应用体系,实现城市运行管理精细化、智能化,环境宜居。

关键词3:社会服务

2020年:电子健康档案覆盖全市居民

如何发挥信息化在社会服务领域的优势?《规划》提出,到2015年,一卡通用户普及率80%以上。电子健康档案覆盖所有城市居民,公共卫生医疗信息化体系建设基本完成,全市90%医院应用电子病历信息系统。形成覆盖城乡的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社会保险和劳动保障达到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农村信息综合服务体系普及到行政村,建成全市统一的社区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实现与主要政府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规划》还明确,到2020年,一卡通用户普及率95%以上。电子健康档案覆盖所有居民,全市100%医院应用电子病历信息系统,公共卫生医疗信息化体系基本建成。教育、社会保障信息化基本完善,数字文化设施惠及全民。农村信息综合服务体系普及到自然村,进一步完善统一的社区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与相关政府业务系统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充分。

关键词4:基础设施

2015年:基本实现光纤入户覆盖率100%

《规划》提出,到2015年,基本实现东莞市光纤入户覆盖率100%,城镇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00M 以上,企业用户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G以上,在人口密集的商业区、办公楼企业用户接入带宽达到10G 以上。建成无线宽带城域网,城镇无线宽带人口覆盖率100%。80%以上政府部门基本建立等级保护体系,60%以上政府部门和大中型企业普遍应用第三方CA 进行无纸化办公和开展线上交易,全市统一的容灾备份中心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

《规划》还明确,到2020年,东莞宽带网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无线网络与有线网络融合,企业和市民高速廉价上网。完善的信息安全与容灾备份体系基本建成,等级保护、第三方CA认证、统一的容灾备份中心等安全保障措施得到广泛应用。

与此同时,还要实施“泛在高速信息网贯通工程”,构建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宽带网络。大力推进3G和WLAN 在全市的覆盖,积极参与国家第四代移动通信网(4G)建设,推动建设国际通信出口专用通道;推进深莞惠通信同城化,构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宽带城市。

卫生事业发展 “十二五”重大项目

改建市红楼医院:选址莞城沙地塘(市人民医院旧址),以综合医院标准、传染病医院规范改建市红楼医院。

组建市儿童医院:按照三级儿童医院的建设标准,建设600床位规模的儿童专科医院。

建立市新生儿、危重症孕产妇救治网络:以市妇幼保健院为依托,建立市新生儿、危重症孕产妇救治网络。

完善卫生监督与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建设:依托镇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医疗服务机构,加强卫生监督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完善采供血体系建设:选址新建市中心血站;在塘厦、莞城各有1个捐血中心的基础上,再选取2-4个镇街设立捐血中心。

提升医学教育机构能力建设:以市卫生学校新校启用为契机,探索与国内外的高等医药院校合作,建设成为集医疗、护理、公共卫生、中医、康复等专业于一体的卫生高等职业学院。

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完善我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将卫生信息专网延伸联通至全市各级各类医院及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力争2015年前“诊疗一卡通”在70%以上的医疗卫生机构中应用。

做强做精市级医院:到2015年,力争形成15个省级或以上重点专科。

建成市第二人民医院:选址松山湖高新区,以综合医院标准,兼顾两岸生物技术产业合作平台功能,建设规模为1000床位。

编辑  来源:东莞日报  
 
 
[ 投稿邮箱:26454645@qq.com]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声明:自动识别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及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凡本网注明"来源:自动识别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自动识别网网站,转载请必须注明自动识别网,并附上网址 http://www.cnaid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文明转播  行业协会  备案信息  安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