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快讯 » 正文

电子标签给车辆唯一的身份证,前景无限宽广

2013-06-17   点击:209
摘要:车辆是现代城市交通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对车辆的管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城市的管理水平。尤其是流动的车流直接影响了一个城市的应急管理能力、绿色环保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活力,因此车辆和车流的管理是每个城市必须面对和不断研究的课题
 本期特别报道特别邀请了厦门、南京两地交管单位介绍所在城市车辆电子标签的应用管理情况,厦门是我国最早推行车辆电子标签的城市,南京是我国唯一一个以环保为切入口推行车辆电子标签的城市,都具有非常典型的意义。电子标签在我国交通管理领域的应用,将从这些先行城市被点燃,一如当年的BRT,如今已成为各大中城市的座上宾。


电子标签给车辆唯一的身份证 市场无限宽广

2011年采访南京交管局科研所所长顾怀中时,南京的项目已经上马,完成了一期工程,现在已处于稳步推进中,而这少不了南京城市智能交通有限公司所作出的努力。作为国内少数能够完成车辆电子标签项目的公司,他们的经验是行业共同的财富。特别感谢该公司接受采访,也感谢为采访提供信息的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科研室苏子毅警官。

南京城市智能交通有限公司于2010年12月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并全力建设南京城市智能交通平台。公司致力于成为全国一流的车联网运营服务商,做物联网产业的领军企业,提供全面的城市智能交通平台建设与运营服务。城市智能交通平台是物联网发展与应用的标志项目,是智能交通的核心资源平台。这个平台将开发出城市蕴藏丰富的"涉车信息资源",并对采集到的海量交通信息进行加工、整理、融合,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公众提供包括交通管理、治安管理、车辆保险、缴费、停车、环保监测、车辆维护、不停车收费、出行诱导、涉车消费等在内的服务。

技术锻造交管神器

智能交通管理:请介绍一下南京环保电子标签推行的背景以及现在的应用情况。该项目安装电子标签和路面终端的远景目标数量是多少?

南京城市智能交通有限公司:车辆是现代城市交通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对车辆的管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城市的管理水平。尤其是流动的车流直接影响了一个城市的应急管理能力、绿色环保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活力,因此车辆和车流的管理是每个城市必须面对和不断研究的课题。车辆的高速流动性对城市和交通管理人员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传统的技术手段很难有效地掌握车辆在高速流动下不断移动的位置地点、移动状态、及周边环境等一系列重要数据来提升管控水平。

随着技术不断成熟,我们已经具备了更先进的手段来应对上述挑战。借助无线射频、高速影像识别处理等一系列技术组成的综合解决方案,车辆尤其是高速运行的车流不仅能够被"感知",其相关数据更能被实时地采集、整理和分析。交通管理能够根据这些分析结果进行优化,而与车辆相关的其它城市管理职能,如道路收费、环保管理、税收管理、城市应急、医疗应急等等都具备了提升优化的依据和基础。

经过近两年的推进,目前南京市车辆智能卡(环保标志电子卡)的覆盖量已近90万张,建成双基识别(射频+视频)基站518座。

下一步目标,电子卡数量覆盖南京市所有机动车辆,将路面基站扩展至1000座,并向周边城市以及全国各地推行环保标志电子卡。

智能交通管理:请介绍下南京环保电子标签项目的技术优势。目前路面终端可以读取标签的信息内容包括哪些?在多少速度区间可以读取到车辆信息?

南京城市智能交通有限公司:车辆电子标签(这里专指UHF频段无源标签)作为车辆的身份标识具有唯一性和一定的防假冒能力,它能够保证在一般路况和天气条件下快速准确地识别车辆的真实身份,为各种涉车应用提供最基本的、最可靠的、最及时的信息源。其技术优势如下:

1、防伪造和唯一性:每一个芯片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码,由于标签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识别码全世界无重复,无法修改、克隆。

2、可设定划分公开信息、可保密信息,安全可靠性高;数据区可以多次修改或补充数据,寿命长(5-8年左右)。

3、防撕毁技术在技术上保证电子环保标志在车辆上安装使用后,一旦拆下其天线、芯片即损坏不能使用。

4、可在原态交通环境下使用,包括防爆场所,能在严寒、潮湿地带、热带地区和粉尘大的场所正常工作。具有超强的抗干扰能力。

5、节约能源:不受天气气候影响,不需要灯光,识别主要靠微波通信,耗电小,与目前通用系统的耗能比在1/5~1/10。

6、方便现场稽查和执法,通过手持设备。

7、可实现科学化管理,能为科学决策提供准确的实时数据。公开数据在全国范围内均可以读取。同样,在我市也可以读取其他城市安装电子标签车辆的公开数据以及可以公开的环保数据。

8、识读率高:大于99.95%。识别方向可从45度到360度之间可调整,满足定向与全向的不同要求;中低速(80公里/小时以内)行驶状态下识别率不低于99.95%,汽车高速(80~180公里/小时)的行驶状态下满足基站设备对汽车身份信息"远距离"的采集需求,识别率不低于99.7%。
编辑  
 
 
[ 投稿邮箱:26454645@qq.com]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声明:自动识别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及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凡本网注明"来源:自动识别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自动识别网网站,转载请必须注明自动识别网,并附上网址 http://www.cnaid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文明转播  行业协会  备案信息  安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