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快讯 » 正文

中国移动湖北公司物联网“大喇叭”奏响新农村田园牧歌

2013-06-14   来源:飞象网   作者:自动识别网CNAIDC.COM   点击:202
摘要: 十里八乡,田间地头;农家问题,我们帮您;一个电话,服务到家近日,记者在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埠河镇义和村又听到了久违的喇叭
 “十里八乡,田间地头;农家问题,我们帮您;一个电话,服务到家……”近日,记者在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埠河镇义和村又听到了久违的喇叭声。与传统广播不同的是,现在的大喇叭不仅能为村民带来包括科普、法律、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等方面的新信息,中国移动湖北公司通过移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让手机能直接播广播,消息传递迅速了,也为完善农村应急体系建设提供了新路子。

曾是三国主战场的荆州,被誉为湖北“龙腰”所在,在湖北建设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和“文化强省”战略中被赋予了特殊的历史使命。为实施“文化壮腰”,传播文明风尚,打造文化高地,积极落实中央对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出的明确要求,荆州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开展农村智能广播网(“村村响”)工程。湖北移动主动参与,将移动物联网技术应用于传统广播中,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群众对文化的新需求,加大力度推进荆州市农村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目前已经完成市级农村智能广播网平台建设,并计划于2014年完成荆州95%以上的行政村广播室建设,实现全市广播大联网。

“农村广播消失30年,最苦的是村干部。以前村里开会发通知,村干部跑断腿都找不到人。现在有了广播,喇叭里一喊就都能听见,方便太多了。”在6月1日的农村广播里,一位听众对“村村响”发表了这样的看法。

大喇叭重回历史舞台,与传统喇叭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呢?

“通过物联网应用,我们为每个大喇叭都安装了一个‘智能芯’,这样,工作人员在荆州市广电大楼的全市广播播控平台就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了解各级广播运行的状况,并实现远程操控,真正做到全市广播一张网,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湖北移动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荆州目前已经进入汛期,遇到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相关授权人员还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运用手机、网络等手段,自动开启广播系统,发送紧急通告,及时做好抗灾减灾工作。”

“一直只听说物联网,没想到已经用到我们的生产、生活上了。”义和村书记李衷斌知道这些功能是物联网技术时,不禁啧啧称奇。

大喇叭响起来,为农民带来的还有丰富的“三农”知识和文化生活。埠河镇的李大爷最近喜欢跟人聊农村政策了,正是得益于村口新装的“大喇叭”。“以前每天在地里干活,哪有时间了解农村政策啊。现在好了,每天村口的大喇叭都会播种植、粮食、医保、低保等新闻,边听边干,干活也没那么累了。”

5月28日,专为“村村响”打造的《田园之声》开播,内容包括国家政策、文艺娱乐、科技富民、市场信息、农资服务、法律服务、气象播报等多种信息。红专村老张最爱收听“科技富民之声”和“市场信息直播”。每当播放此类节目时,他就会放下手中的农具,专注收听。老张说,家里种了5亩葡萄,通过节目不仅能了解葡萄的市场行情,还可以学到种植技术。

“实践证明,农村是离不开广播的,农村广播很有必要。”一位广播听众在节目中这样对主持人说。依托物联网技术,换上“新面貌”的村喇叭已经不再是“老、旧”的代名词,通过越来越丰富的广播内容,村外的大世界与村里的新鲜事、感人事都被纳入其中,处处是农村的新变化、新发展。

除运用物联网,使“村村响”广播能“村村响、长期响、优质响”外,湖北移动通过移动信息化手段,将“云”技术运用到新农村建设中,让农民也能享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红利。其中,“云视讯”就以其高清、实时传播等特性为解决远程教研、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监利县是打工大县,近40万人外出务工,有留守儿童8万多名。湖北移动积极参加“关爱留守儿童”专项行动,除在生活上给予他们特殊的关爱外,还同时启动了“同在蓝天下”工程,将“云视讯”运用到监利教育信息化建设中,为监利全县135个学校开通“云视讯”,让偏远地区的留守儿童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2012年年底,由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国移动合作,湖北移动承建的“国家教育云”平台正式上线。趁势“国家教育云”,湖北移动不断加快荆州“三通两平台”建设,大力推动“校校通宽带”,目前仅在监利、石首两县就已实现200多所学校的宽带网络接入,其中包括很多偏远的农村小学。

未来,湖北移动还将继续努力,通过各种信息化应用服务广大农民群众,为美丽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编辑  来源:飞象网  
 
 
[ 投稿邮箱:26454645@qq.com]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声明:自动识别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及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凡本网注明"来源:自动识别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自动识别网网站,转载请必须注明自动识别网,并附上网址 http://www.cnaid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文明转播  行业协会  备案信息  安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