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银行不行,金奇就寻思着能不能去找找外资行。他听朋友说不少外资行都推出了无抵押贷款,不过在问了几家外资行之后,他不得不打消从外资行贷款的想法。“利率高得吓人,一般的年息都要18%左右,对于我们这样的工程企业来说吃不消。”金奇表示。
到了2010年初,公司的资金已经开始有些紧张,金奇也有点着急了。除了银行渠道之外,听说区政府有针对中小企业的引导基金,他寻思去找政府,但询问后的结果却让他有些沮丧。“这些引导基金主要是针对高新产业,特别是针对有产品的。比如有些企业研发产品,尤其专利产品,就比较容易申请到。像我们这样的工程类企业基本上不可能得到政府的扶持。”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2010年7月份,公司后续项目上来了,开销很大,而前期投入的资金基本已经用完,公司资金链很紧张,然而筹资却还是没有眉目。“那时我们基本上已经不敢接新项目了。”金奇表示。
转机
天无绝人之路!正当金奇为资金一筹莫展之际,静安区工商联向他介绍了一家银行,说这家银行有可能接受他的贷款,让他去试试。
这家银行是泰隆银行——一家来自浙江台州的商业银行,以小企业贷款为主。由于金奇的企业加入了工商联,而浙江泰隆商业银行上海分行早在开业之初就是静安区工商联的会员单位之一,在工商联的介绍下,他们接上了头。
“这家银行与别的银行不同,不要抵押物,也不用实物担保。”金奇表示。泰隆银行的工作人员做事风格与其他银行不同,他们派人到静安区工商联以及金奇的邻居、朋友中间去了解金奇的基本情况,之后便决定放贷款给他,条件只有一个:让金奇的朋友为他担保。金奇最终获得了近百万元的贷款。
“目前银行给我90万元的授信额度,我随时可以申请贷款,金额和期限都由我自己决定,基本上解决了公司的日常资金需求。”金奇表示。
金奇是幸运的。虽然历经挫折,最终还是在银行贷到了款。但对于千千万万的中小企业来说,从银行贷款仍然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
大银行没动力,小银行能力有限,小企业的贷款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统计显示,目前中小企业大约提供了上海80%以上居民就业,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收入。但根据相关机构的调研报告,目前上海市有超过四成中小企业从未从银行获得过贷款,有超过六成的中小企业目前存在着资金短缺的状况。
尽管如此,金奇也并不能高枕无忧。90万元的授信额度远远无法满足公司后续发展的需求。在度过了初创期之后,金奇计划进一步拓展公司的业务范围,以往公司承包的多是工业项目,他想进一步将公司的业务拓展至商用项目,进而民用项目。而围绕弱电系统这个主业,他也想进一步发展新能源。
“泰隆银行帮我们解决了初创期的问题,后续的资金安排还要再想办法。”金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