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是在没有商业计划书、误打误撞的情况下拿到第一笔天使投资的。在这之后企业快速成长、发展。2005年李宇春那届超女,PPLive为湖南卫视提供直播技术,50多万人同时在线观看。而且加拿大、新加坡都要接入总决赛,所以那时PPLive在海外已经有一定影响力。
A轮融资的教训:从卖技术到卖内容,商业模式大转变
2006年,进入第二个阶段,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融资。这次经历了完整的融资过程,差不多跑了将近三四个月的时间,并且有很大的挫败感。一开始也不知道怎样写商业计划书,软银投资完了之后,请了个MBA的小姑娘帮忙写融资计划书、讲方案。当然我们自己也想不太清楚,觉得我们当时就做一个技术型公司,什么叫商业模式,如何做起来没想明白。
当时基本跑一个失败一个,跑了北上广深等地100家左右的风险投资,有时差不多一天跑七家。在上海最夸张,前前后后应该见了有二三十家。一次是从早上七点钟一直跑到晚上九点钟,最后是在新天地的星巴克,基本一小时跑一家,另外一小时赶路,14个小时一口气排下来。
当时不知道真正的商业模式应该怎样讲。投资者提很多挑战性的问题,最开始答不出来。比如,做技术未来三年财报能持续增长,但是技术卖一家少一家,当把50%市场占据以后怎样让收入持续增长?我觉得当时很难说服他们。
后来我们就逐渐地意识到,是不是说自己的立足点或商业模式有点问题,我自己也觉得企业会陷入一种困境。当时PPLive已经在为央视、文广、湖南卫视、凤凰卫视提供技术支持,但挣的钱只能让武汉的小团队达到温饱。软银的人当时就说,你们这种叫做B2B的模式,就是卖技术的模式,不能持久、不能持续,你为什么不能转型到B2C,自己做服务、自己做业务、做运营?
那时候我就开始考虑是不是要把PPLive放到公网上改换一种模式。就是不仅做技术,还购买内容,建立营销、市场团队,发展用户。我相信当我发展到千万用户的时候,我的模式就可能改变,就不是一个技术公司,就变成一个服务公司了,你就可能持续地有收入,那就解决了商业模式的问题。
思路转变之后,我们的融资速度反而变得更快了,应该在2006年春节前的时候就拿到了第一笔融资,真正的A轮融资,来自于蓝驰创投的500万美元。拿到融资后我决定:把技术支持项目全都停掉,跟电视台合作,拿技术换内容播出权;把公司从武汉搬到上海,变成互联网公司。
那次是我第一次找到创业的感觉,找到了商业计划书的感觉,找到了这种创业答辩的感觉,有自信去讲自己的模式。而且也想清楚了一个企业,未来到底应该怎么定位和发展。这就谈到我们对于创业或者投资理念的一个想法,我一直觉得融资是企业要准备好之后再去融资,而不是在未准备好的状态去拿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