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意经 » 创业中心 » 失败教训 » 正文

中国连锁业失败案例解析:梦之队破灭的启迪

2012-11-09   来源:www.cnaidc.com   作者:中国自动识别网CNAIDC   点击:568

    一些人将部分外资退出与政策变化挂钩。

    中国市场已经走向成熟,取消外资的超国民待遇是公平公正的必然结果,大多数外资对此没有异议,所受的影响也微乎其微,仅仅依靠优惠政策生存的企业显然缺乏竞争力。而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内外资共同面对的问题,也不能成为外资退出的理由。

    事实上,这些外资企业自身从没有提到战略调整与中国的政策有关。

    美颂巴黎公开称,因企业经营困难,亏损巨大,无法继续经营,董事会依据公司章程作出决议,一致决定提前终止经营。

    百思买入华5年开店仅有9家门店,甚至比不上一些三四线城市的地方家电连锁品牌。与此同时,其单店效益也同样堪忧。2009年销售收入仅为10亿元,平均每家店年销售收入1.67亿元。以20%的毛利计算,每家店的年毛利润只有3300万左右,尚不足以支付店面的房租、人员工资等各项费用。尽管对外界宣称百思买在上海盈利能力最强的店营业额达到4亿元,在百思买的全球门店中也属前列,但这还不及国美上万平米大店营业额的三分之一。

    家得宝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经营状况也一直不理想,其中有些店年销售额不足1亿元,每年亏损上千万元,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此的是,居然之家在北京北三环店单店销售额就超过30亿元。与家得宝类似,百安居的业绩近年来也一直在下滑。

    这些企业的内部管理也存在很多问题,经营不够灵活。

    家得宝以收购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后,并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定位。中国区第一任总裁陈耀东上任后,即遭遇了大规模人员变动。当时,隶属于家世界家居的创业团队,由于不满空降高管做法,多人都选择了离职。家得宝4年时间内连换3任总裁,每任经营理念又各有不同。

    百思买也更换了几位中国总裁,每一任的战略也大相径庭。

    水土不服

    虽然都是国际品牌,但这些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仍照搬国外的模式,没有针对中国市场做出调整,缺乏本地化和本地营销,是这些洋巨头失败的主要原因。

    家得宝一直未能找到适合中国家居市场的商业模式。支撑家得宝美国业务的DIY(自己组装)文化,在中国并不存在。在中国,哪怕是那些对价格更敏感的人,也都雇工人装修。而且,中国的家装市场庞大,一个卖场会销售许多不同品牌,并提供服务,随便一个像样的卖场面积都是家得宝门店的几倍。而家得宝却始终都没有对市场进行深入的考察,并做出适当的调整。

    美颂巴黎与百安居的模式相似,业务范围都是建材卖场以及家装设计业务领域,试图把控零售与设计两个环节,但是这样的商业模式在中国家居业这个“潜规则”横行的环境中,触碰了零售商、其他设计单位的利益。

    在撤出中国之前,百思买亚太区高管坦言百思买始终没有找到适合中国的模式。百思买进入中国市场后,采取保守审慎的战略,尽在上海及周边开了9家店,错失了发展良机,与国美、苏宁远远拉开了距离。

编辑  来源:www.cnaidc.com  
 
 
[ 投稿邮箱:26454645@qq.com]  [ 生意经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声明:自动识别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及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凡本网注明"来源:自动识别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自动识别网网站,转载请必须注明自动识别网,并附上网址 http://www.cnaid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推荐图文
推荐生意经
点击排行
 
  文明转播  行业协会  备案信息  安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