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头衔加冕,一边却是比普通市集更脆弱的赊销经营链,两相牵扯下,作为行走其中的贸易中间人,宋文辉的遭遇并不曲折离奇,其折射出的一个个体在大环境下的风险与危机,困惑与挣扎,是那么普遍,熟悉。
11月的义乌寒意渐浓。义乌市场迎来了开市的第三十个年头,由当地政府牵头,召集商界翘楚,拍短片,撰写纪念文章,各种庆祝活动如火如荼。
热闹的喧嚣声传到距离市场不过几百米的水钻专业街,某间落满灰尘的办公室里,宋文辉紧盯电脑,向屏幕另一边的陌生人们一封一封发着邮件,述说自己从去年以来的遭遇:
“我被一个叫Deepak的印度商人赊货骗走了三百多万元,事情惊动了印度驻中国使馆,官司赢了却拿不到钱,之后又被刑事起诉。如今我倾家荡产……”出于愤慨,宋文辉写了自学校毕业以来最长的文字。
这是个悖论。身经百战的老江湖,“栽”在了一个并不复杂离奇的事件上。而宋的遭遇亦不是孤例。据统计,在义乌市场,被拖欠的货款在过去三年竟多达4亿元,仅2011年一年“死账”就达到1亿元,其中大部分是跨境贸易。
于是又一个悖论产生了。一边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头衔加冕,一边却是比普通市集更脆弱的赊销经营链大行其道。
老江湖悖论
2011年是宋文辉担任某贸易公司中间人的第五年。
何为中间人?其实就是贸易中介,没有厂房,自己不做生产,有的只是客户资源以及术业专攻上长久积累下的客户沟通技巧。其运作模式为:客户在宋这里下单,宋向厂家订货,待客户付款给宋,宋再与厂家结款。按如今义乌市场建设到第五区的规模估算,市场中的店面在10万家左右,其类别不过两种:一种是厂家直营店面,一种则是由像宋一样的中间人经营。
从表面看,中间人环节会挤压掉厂家部分利润,但大多数厂家却乐得与中间人合作。这样不仅免去了与客户,尤其是跨国客户的沟通成本,最重要的,是将客户回款的风险转给了中间人。
宋文辉深知其中风险,一向谨慎,应该说,从他手上“骗”到账期并不容易。
他记得很清楚,和这位自称来自迪拜名叫Deepak的印度商人初次合作是在2011年6月,Deepak找上门想购进一批水钻,数额在百万元左右。
初次合作,按照规矩,宋文辉让对方出示了存折及其在迪拜公司的证明,一一检视核对;然后要求对方预付定金,付清尾款后才发货。如此货款两清地合作了几次,贸易总额就达到300万元左右。
从程序上看,这样的交易跟每天发生在义乌市场的其他几千起交易无异,嬉笑寒暄,迎来送往,面对利润时又寸土必争。然而在生意之外的频繁私下接触,又让宋文辉对Deepak印象深刻。
一次,Deepak打电话让宋文辉到某银行帮忙做翻译,说自己的户头出了问题,无法转账,希望宋帮他与柜台经理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