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型企业,在进入发展正轨前,面临的挑战和压力非常大。企业组织架构、系统流程、职责分工都不清晰明朗,需要安排落实的事情繁琐复杂。在这个阶段,“各司其职”显得尤为重要。
每个人在清醒的时候,都明白“各司其职”的重要性和正确性,问题是:在很多时候,尤其是在创业型企业里,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有意无意淡化、弱化“各司其职”,最终闹得大家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晰,企业发展停滞乃至退后。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真正实现“各司其职”,让企业有个良好健康的发展环境:
第一:分工明确
创业型企业,从创业之初起,就必须明确各主要成员的分工。这是最基本的一点,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点。
创业型企业一般都有一个分工,但是很多时候,这种分工都是不明确的。创业型企业最常犯的错误是:每个人都关心营销,每个人都在抓营销,每个人都要对营销进行“指点”、“评价”、“考核”。因为大家都明白:“营销”就是“业绩”,而“业绩”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恰恰创业型企业在创业之初,最欠缺的就是“营销业绩”,所以每个人都很重视“营销”,每个人都要插上一手。
这种心情,我们能够理解;但是,这种“众人全部都来抓营销”的行为,实际上就决定了营销是“多头管理”,营销没有人真正具体负责了,也没有人会愿意承担“营销业绩”的总被考评人!在这种情况之下,企业的营销实质上是处于瘫痪的状态,只有自然式销售。
笔者曾参加过某创业型企业的半年度工作会议。结果,该企业的五位股东,每个人都在大会上,对营销、研发、制造、行政、人事、财务等工作进行“总体评价及打分”。事实上,这五位股东在企业内部各有分工,有的挂职企业董事长,有的挂职总经理,有的挂职营销总监,有的挂职技术总监,有的挂职行政人事总监……看上去分工很合理,但是通过这次会议,就可发现企业内部分工极其不明确,所有人都在扮演着“总经理”的角色!
这种分工导致的结局就是:该企业经营始终进入不了正轨,五位股东每天废寝忘食想找出问题的“症结”,让企业进入良性发展,结果却一直不理想!
按笔者的理解:这样的分工,企业能够进入正轨,那才是不正常的——因为企业根本没有明确分工,主要成员都是在“内耗”!
当然,现在该企业已经初步进入正轨了——因为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企业五位股东最终“忍痛”实行“壮士断腕”手术——每个人明确分工,每个人只负责好自己的那块工作。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阵痛”后,企业经营开始正常了。所以,分工明确是极其重要的。
第二:各尽其责
与“分工明确”相辅相成、一脉相承。每个主要成员,各自有一块负责的工作,那么就需要各人将各自的工作完成好,不能掉链子,拖整个企业发展的后腿。
比如说:企业的营销总监,他就需要对企业的产品定价、营销策略、销售业绩、销售团队管理总负责,通过各种营销的方式方法,实现销售业绩的提升和增长,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利润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