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的心得,就是老板们可以把创业型公司当作一种精神定位,却不能完全把它当经济定位,更不能当宗教定位,我们不是神,员工不会因为膜拜而持久追随我们,他们的要求也不高,仅仅是放在市场上,一个相对彰显公平的位置而已。无论是哪个岗位,首先老板自己得了解这个岗位的market value,如果你要求的人技能特别高、工作强度特别大,那就得付出相应的成本;如果自己给不起那些钱,就别要求员工做超越那份钱的事情。人才确实是有价的,而且说得难听一些确实是一分价钱一分货,你付出的成本低,员工体现的价值就低,你自己就得多干活;你想让别人替你把活儿都干了,那你就得付出能体现别人价值的钱;也许你会觉得自己看走眼了:花了大价钱请来的是不实用的人,那也别误己误人,真诚沟通,妥善解决,赶紧调整。
如果想留住人,我们的眼光就不能只盯着自己的腰包,还得盯着广阔的职场–合理的市价就在那里,企业文化、情感的附加值,在员工面对抉择、分析跳槽的机会成本时,确实能体现出来的,但如果加上这部分,差价还是太大时,就别怪员工只朝钱看了。
当老板的我们,盯着自己的腰包,遵从市场规律的合理单价,来确定自己究竟雇得起多少人,量入为出。别苛求员工,我们也曾有过打工的时候,换位思考:如果你是这家公司的员工,你又会怎么看这些问题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