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让你见证奇迹的一刻。”林旭(化名)笑着把这句在网上早已烂熟的台词说出,顺手将手中的扑克翻了过来。三张A赫然在目,按照诈金花规则,完胜记者手中的牌。
这盒扑克是林旭临时叫茶楼服务员拿的,当着记者面拆开的,由记者自己洗牌切牌。无论玩上几次,林旭每把都是大牌。他深吸口烟:“其实都是骗你的,我早已经在牌上做了手脚,你没赢的可能。”
——这是2013年4月13日,重庆江北区一座茶楼里,35岁的林旭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在赌博行当10年浮沉之前的开场白。
“反赌基地”
了解林旭的人都说他有双神奇的手,能在众人眼皮底下不被察觉地换取任何牌。其实这得感谢林旭那位爱好且擅长魔术牌技的父亲。父亲的表演让林旭从小就沉迷于这门“神秘”技艺,并在随后的十多年时间里天天“修炼”,最终练就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玩牌手法。
在以往给朋友显摆牌技时,为了增加认牌的准确率,林旭学会了在每张牌上做一处只有自己能快速认出的隐秘记号,从来没被识破。他“无师自通”地发现,这种手法完全可以用在玩其他棋牌上,再加上自己所会的换牌、藏牌技巧,几乎逢赌必赢。
既然拥有“一技之长”,为何不以此来谋生?
高中毕业后的林旭,没有选择外出打工的道路。到重庆后,他发现要靠赌博赢钱吃饭,同行们都有相对固定的搭档和“势力划分”,自己插不进去。还是在老乡龚彬(化名)的点拨下,决定开设一个培训班教赌术。
老练的龚彬还建议,如果直接开班教赌术,肯定会被相关部门取缔,林旭本人也会被拘。要想让培训班合法,就必须“挂羊头卖狗肉”:打着反赌的名义来教导客户如何学习赌术,在面对外界质疑时,自己可以名正言顺地解释是为了宣传反赌,客户学后也仅供娱乐,至于客户以后将这些东西用于何种用途,谁知道呢。
一个月后,林旭和龚彬各出了1万元,在朝天门一个临街的单元楼租了二楼一个套间,“反赌基地”正式开业。两人还特地买了几面锦旗挂在墙上,以展示自己“劝人戒赌”所取得的“成绩”。
之所以会选择二楼,是林旭的谨慎。如果堂而皇之租门面的话,一则价格贵,二则很容易被路过的有心人盯住,惹来不必要的麻烦。在具体的分工上,林旭负责教授赌术,而龚彬则负责和客户洽谈费用,以及在必要时充当副手。
在添置了麻将、扑克等必需的用品后,两人买了3部手机,2部自己用,另外1部留着当业务电话,业务电话3月一换,随时做好脱身的准备。
为了招揽客户,林旭印制了不少小海报,海报上赫然印着“教导各种赌博技法”,最为显眼的,还是“仅供反赌,绝不违法”八个大字。同时他还和基地周边的三轮车师傅协商好,以一个月300元钱的价格将三轮车“承包”下来,将海报贴在车背后,以做活动广告。
很快,就有客户找上门来。
“赌神”营销法
林旭没做过其他生意,但他推销自己的“培训课”相当有一套。
首先是要镇住场面。
林旭天生一张娃娃脸,明显不符合客户心中“赌神”的形象。为了让自己看上去更有气势,他特意去发廊将头发刮光,再咬牙掷重金添置了一套价值不菲的外套。“干这行通常会遇到以貌取人的客户,毕竟你在教别人如何行赌赚钱,如果你自己都穿得很随便很邋遢,那么客户肯定会产生你也没赚钱的想法,就算骗人也要有人信才骗得下去吧。”
同时,林旭还跟着电视学了一口略带有港味的普通话。因为“内地人受港产赌片影响太大了,如果你说自己是本地人,那么说服力肯定不强,如果说自己是从香港或者广州来的,那么从印象上你就占了先机。”
扮香港人还有个好处,客户会认为你听不懂本地话,在和他人沟通时不太会避开,林旭就可以借机“探”得消息,在后面的说辞中装作不经意地介绍出来,更具有蛊惑力。
然后,在正式接待客户时,林旭也摸索出了自己的“节奏”。
先向客户展示自己的技术,诈金花是最简单快捷的方式。过程基本和向记者展示的一样。林旭手中永远是3个A的天牌,足以让客户对他的“技术”产生信任。
看到顾客震惊的表情,林旭才道出个中缘由:“这个关键就是洗牌。”他在洗牌之前,已经将需要的牌叠放在一起,然后不管怎么洗牌,需要的那几张牌都牢牢地掌控在手中。就算客户切牌,但牌还是在林旭手中,然后林再以客户看不出来的速度将藏好的牌换到上面。
“想学么?可以教你,但需要一定费用,同时你保证绝对不能拿去赌博。”在“免费”点破一点玄机后,林旭把握住节奏,才正式抛出“课程”。
“课程”的价格是可以浮动的。
林旭和龚彬对客户总结得很是细致,有钱客户不在意学费,可能学费远远不如他们一次性在赌场输的钱多,对于这种客户,只要收费不太天价,他们都不会像有什么异议。针对这类客户,费用定在1万元到3万元左右。但必须注意,这种客户不能敷衍,自己有什么真东西就必须要教;甚至有时候他们在赌桌上输多了,还要帮忙出谋划策,帮助分析到底是折在哪种手法上,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这样还能和客户保持好关系,以便于他们今后介绍朋友来。
而对于一般散户,学费在5000元左右,这类客户通常对价格敏感,但也最好忽悠。林旭不会像对有钱客户般详细指导其换牌切牌等手法,只会教他们如何在牌面上做手脚的“皮毛功夫”——通常让学员在手指上涂上浅色灰末,然后再涂在自己事先选好的扑克背面一个角上,以方便准确地抓牌。这些“技巧”,根本上就是些简单的魔术手段,难以用于“实战”。
令林旭有点无语的是:散户里面最多的是学生!对于这类咨询电话,龚彬通常直接拒绝。“最开始是觉得大学生根本给不了那么多费用,我们完全不必为这几百块钱冒风险。”但后来接得多了,龚彬才知道,原来赌牌在大学校园中相当流行。两人开始纠结。
最后商量的结果是:拒绝。广告也注明“谢绝学生咨询”字样。这倒不是“反语”,而是出于一种复杂又矛盾的心理,两人真的想当一回“业界良心”。
贪婪的风险
林旭每天面对的,其实是人们各样的贪欲。他知道,自己也是在贪。夜路走多了,总有撞鬼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