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皮衣销售到商场角落的改衣店,潘军敏从细处着手,凭着改衣手艺和两三台缝纫机撬开了属于自己的财富密码,把小得让人忽略的一针一线做成了真真正正的“大生意”。
新店低调开张的背后
2010年4月,正在苏州奥特莱斯闲逛的刘丽发现商场角落里无声无息地开了家新店。这家名为“一针一线”的店没有炫目的装修,位置也差得出奇,走进去才知道这是一家改衣店。4年前刘丽在日本购得一件价格6万元的水貂大衣,因为产后身材走样,水貂大衣小了一个尺码,再穿上身时已不复当年的得体华丽,刘丽四处找寻能修改的店铺,都没人敢接招。她试着上前询问,店长一口应承了下来。1个月后,当刘丽拿着放大一码的水貂大衣,欣喜地穿在身上时,她仿佛又看到4年前那个美丽的自己。虽然改衣费用高达2000元,但刘丽觉得“很值得”!
这家新店是“一针一线”在国内的第23家直营店,因为定位准确,手艺精妙,广受好评。
时光倒退12年,那时的潘军敏并未想好未来的出路。上海的冬天越来越暖和,做老式皮衣生意的潘军敏意识到将来的日子会越来越难过。有朋友给他指了条路子——去商场改衣服。两三台缝纫机,一个僻静角落,接接专柜塞过来的活,轻松又稳定。“当时他们跟我说,随便做做就可以了。”潘军敏笑笑,“结果一做就是12年。”
12年,当然不可能一直做改裤脚的小裁缝。经过调查,潘军敏发现:随着上海越来越多新式社区的出现,以前常见的私营小裁缝店已经越来越少。更重要的是,衣服越来越多元,许多版型的衣服必须经过修改才能适合亚洲人的身材,许多人不知把贵重衣服送到哪里去改才放心。这便是潘军敏创办“一针一线”专业服饰修改连锁的初衷。现如今,除了上海的17家店铺,“一针一线”已走到上海周边,在无锡和苏州开了店。
这些店有一个共同特点——采用与商场合营的方式。除了永安百货、永新百货和第六百货三家是传统的百货商场,其余皆为外资商场或ShoppingMall。潘军敏从未想过把店开出商场,在他看来,原因很简单,除了房租较高之外,和商场合作常常会让顾客觉得信誉有保障;另外,来自不同专柜的服饰修改也构成了“一针一线”的大部分业务。长时间合作下来,潘军敏和各个专柜都有了默契,通常采取月结款的方式,十分方便。如果有非专柜顾客上门,则当场结算。
冲破商场的平均效益
其实刚创业的时候,潘军敏还没发现其中的奥秘,只和传统百货商场打交道。但他很快就发现这不是长久之计,许多传统百货有修改衣服的柜台,即便愿意和“一针一线”合作,商场也没有把潘军敏当回事——改改衣服又能赚多少钱呢。于是铺面被安排在安全通道里,逢上消防检查还要歇业几天,负责改衣服的师傅常常不敢把贵重的衣服放在店里,只能抱回家。潘军敏没有觉得委屈,他决定去和外资百货商场谈谈。
第一家让他觉得受到尊重的合作伙伴是淮海路百盛。“百盛觉得一旦我们定下来要合作,这块地方就必须像一个形象专柜一样做好。”潘军敏很受鼓励。他找来经验纯熟的师傅,每个店铺配备3名。师傅一般不直接跟顾客交谈,沟通的事情由前台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