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不同于凡客的“幸运”,维棉网生不逢时。凡客早在2007年就成立,那时,风险投资环境与4年后不可同日而语。凡客过去四先后六次融资,共融得27亿元,而维棉网只是停留在最初的千万元。成也资金,败也资金。在资金难以为继的情况下,维棉网的商业运营开始遭遇挑战。除裁员之外,未经证实的消息是,除了裁员之外,维棉网已经亏欠广告代理商数百万元广告费。有人评价“维棉网涉足电商的时间有点晚,如果第二笔投资能较快补上,维棉网的成败可能不会那么快就有定论。”失败分析:
唯棉网和凡客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以某种类型的服装起家,凡客选了衬衣,而唯棉选择了袜子。易观分析师陈寿道:“凡客进军电商之前,已有PPG做了大量市场投入,教育和培养用户开始在网上购买衬衫。但是,却很少有人意识到在网上购买袜子。”凡客已经有了PPG这个免费的模式推广前辈,但唯棉网却没有。唯棉网一开始把重点放在袜子上在战略上就出现失误:本末倒置。
就像评论说的那样,“就像有人愿意在购买手机时,在网上同时购买充电器等附件,很少有倒过来的消费习惯。同理,在服装品类上,很少有人想到购买袜子时想到购买衬衫或者服装等产品。”
同时,唯棉网的毛利率虽然不低,但是,由于客单价不高,导致毛利润的降低。以京东和凡客为例:假设前者客单价是1000元,毛利率是5%,那么,它的毛利润仍有50元左右,若刨除60元的运营费用,只是有一小部分亏损。但是,后者客单价若是100元,毛利率即使有20%,它的毛利润只有20元,减掉运营费用,就不乐观了。至于维棉网,由于袜子、内衣等产品相对而言属于小件产品,大部分客单价只有几十元。且电子商务要想出头,必须要烧钱做广告、做促销、做宣传,一旦网站的指标入不了投资人的法眼,那么融资的希望就很渺茫。
现状:已死。
失败原因:与资方博弈,团队内讧
典型案例一:红孩子
2004年3月,红孩子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起初,红孩子注册资本为200万元人民币:徐沛欣和郭涛各自出资40万元人民币;李阳、杨涛各自出资60万元人民币。
2007年,郭涛因另外的创业机会离开红孩子。2008年,李阳被VC驱逐出红孩子。2011年1月,红孩子执行总经理杨涛以“长期休假”的方式离职。而剩下的唯一一位创始人、CEO徐沛欣则被红孩子内部人士认为已经淡出了红孩子的管理。此后红孩子三家投资方——北极光、NEA及凯旋创投累计约投入1.2亿美元。红孩子的绝大部分股权已经为三大VC所掌控。
由于红孩子一直在亏损,资方不愿意继续投钱,“如果不卖掉,以现在的亏损规模和运营成本而言,投入就是一个无底洞。VC们当然想把红孩子卖掉以套现,但问题是,红孩子不是谁买就能买的。假如价格够低,苏宁易购可能接手,但三大VC在其中投入了超过1亿美元的资金,同时红孩子自身还有较大的运营成本,这绝对不是一笔小投入就可以完成的买卖。”上述红孩子离职高管表示。
失败分析:
VC们的强势既是造成红孩子创始人离职缺失的重要原因,也是搞得红孩子如此不堪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