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们是焦虑的,对红孩子的创始管理团队是不信任的,因此,才会派驻如此多的高管进入红孩子。但这也加速了红孩子的衰败,有人的地方便有斗争,各派系的高管在红孩子内部斗得也是不亦乐乎。”红孩子内部人士称。
初次之外,京东商城和当当网进军母婴业务也加速了红孩子的衰败。2010年,为了抢占女性购物市场,京东商城收购了以服装、鞋帽等时尚商品为主的B2C电商网站千寻网,不久后正式踏足母婴业务,2012年3月,京东母婴频道销售破亿,成为国内母婴B2C行业老大。当当网2011年也由其总裁俞渝亲自领导母婴频道,2011年底,月销售额达3000万,2012年6月,月销售额也已经破亿。而红孩子为了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投入巨资收购了女性购物平台缤购网,结果反响平平。
现状:9月25日,苏宁集团副董事长孙为民宣布,苏宁以6600万美元收购红孩子。
典型案例二:24券
和典型的团购网站一样,24券也在快速扩张中迷失了方向,当醒悟过来的时候已经刹不住脚,陷入到资金断裂的泥潭中。它一度疯狂扩张员工达到4500人,办公地点曾设在潮地三里屯SOHO。
又如典型的团购网站一样,2011年11月,24券遭遇资金链断裂,业务告急。对内,24券当月对员工工资超过4000元的部分均以团币方式发放,变相裁员减少成本。在外,合同到期该结款的商家几乎同时上门讨债,多个地方站遭遇裁撤。按照团购网站和合作商家结算周期,商家在发布团购服务过后,将获得合同规定的部分提成,在用户购买服务过后和团购有效期结束过后的两个时间点,商家会得到剩余部分分成。由于团购业务的大规模收紧,24券营收大幅缩小,而需要结算给商家的帐并未减少。直至今年4月,多名商家投诉24券,称24券与合作商家签订霸王条约,只支付商家一半合同款。
失败分析:
24券尽管也患上了“团购综合症”,但导致其最终失败的是与管理团队和资方的内讧。
9月20日,来自24券的两封内部邮件日前曝光,从邮件主题和内容来看,这两封邮件分别为公司CEO杜一楠和投资方代表KK(任24券代理COO)发送,收信人为数十名公司核心员工。邮件显示,自上周末开始杜一楠提出正式解除投资方工作组成员的职位,而资方代表KK所代表的两家投资集团也宣布停止向24券注资。按照双方披露的邮件,杜一楠认为KK代表的投资方误导称其已经放弃24券,并指责投资方计划借新投资方的进入“套空公司”,给创始人团队和员工的期权等补偿不合理。而让KK代表的投资方气愤的是,杜一楠随意扣押200万元款项,拒绝与投资人沟通,“完全失去信任”。导致这场矛盾的,是今年8月的一轮融资。现状:
在与投资者邮件对峙之后不久,24券与投资者矛盾再次升级,公司管理团队已决定从10月20日起,网站将暂停经营,虽然有媒体报道说新成立的高朋团购有意接手24券的部分业务,但是到现在依旧没有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