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吴刚到G城时,公司对他报以很高的期望。
先介绍一下G城的情况,G城是W省的省会城市。A品牌在全国轰轰烈烈上市时,G城一直久攻不下。不知是因为A品牌贸易条款太差,还是之前的销售经理老李开发经销商经验欠缺,在坚持了4个月之后才把经销商华源的合同落实。
华源本是食品经销商,为什么老李会找华源?华源又为什么会接下日化品牌?这些疑问小吴不得而知,在开发G城后的半年中,华源6个月才进两次货,指标长期未达成。老李也在大区经理的逼迫下引咎离职,听说他到某世外桃源搞了个农家乐,自此远离快消圈,很多谜团只能小吴自己找答案。
初到G城,小吴和经销商到卖场走了一圈。A品牌的位置和销量之差让小吴喜忧参半,喜的是烂到极致的市场才有高增长的可能,忧的是基础之差要如何获得重生?
他回去查阅了华源过去半年的进销存数据,G城一共就10个KA,铺货率居然不到50%,库存天数高达700多天,难怪经销商不进货了。动销太差导致的库存过高是经销商毒瘤,如果无法改变动销,只能死路一条。最让小吴惊讶的是,华源前后两次进货不过50万,但是老李承诺的费用居然已经接近30万!高费比、低铺货率、低动销、高库存,G城已经失控!
换血
小吴压力山大,第一件想到的事就是彻底换血。有以下几点可以支持他理直气壮地更换华源:
1.华源以销售食品为主,缺少日化品类。不同品类操作成本太高,卖场合同都要签两份,付出的费用都是双倍的,这些费用转嫁到厂家头上造成费比超标。
2.华源未完成合同各项约定,铺货率不达标、指标未完成、拖欠促销员工资。
3.华源资金有限,未来指标仍旧无法完成。
更换经销商的想法得到老板支持后,小吴开始重新走访市场。他对日化区的经销商进行重新筛选后,准备一一拜访,等新客户确定合作意向后就和华源摊牌。
(失败伏笔1:像公司裁人一样,新员工的管理成本远超老员工。所以更换经销商前,务必深思熟虑,是否真的必须要做出这个根本性的改变?小吴在对客户、对市场还没有认清的情况下,就想一刀切,直接换血。如为什么华源没有达成指标?是经销商问题还是厂家问题?是否有一些客观因素存在?指标太高?还是市场品类的整体下滑?竞品情况如何?如果是客观原因,厂家需要及时调整,而不是更换经销商。操之过急,必有后患。)
由于华源代理食品,公司规模偏小,所以在日化圈没什么名气。于是小吴便放开胆去见新客户,过程却并不顺利,经销商提出最多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华源做了半年就做不下去了?”对此小吴统一口径:“华源资金有限,无法满足A牌的长期发展。”
由于A牌本身生意不大,又有一堆库存要接,加上贸易条款比较强势,很多大经销商表示兴趣不大,开出的条件都是厂家不容易做到的方案,比如更改账期、不代垫费用等等,明显是在委婉敷衍小吴。所幸他并非颗粒无收,备选客户中百驰表现出最浓厚兴趣。
(失败伏笔2:俗话说“虎落平阳被犬欺”,任何品牌做得好的时候,都会一呼百应、跟随者众。一旦做得不好,鸡蛋里都能挑骨头,别在最惨的时候找备胎,不要在事情没有确定的时候,就大张旗鼓地去见客户、做实质性的谈判。而是需要从侧面了解更全面的信息,找到符合公司要求的经销商,一旦更换事实确定,才能做下一步的准备,否则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增加后期客户转换难度。小吴以“资金有限”为由砍掉经销商,经销商会想A牌一年是做上亿的生意吗?不过上百万而已,资金有限并不是最充分的借口,经销商反而会怀疑是否是厂家政策太差,甚至厂家诚信有问题。华源库存那么高,没有一个经销商愿意擦屁股,捡一个烂摊子。小吴至少应该把库存消化一部分后再进行客户开发,那样难度会降低很多。)
百驰公司是一家年营业额不超过1000万的小型经销商,主要代理一些国内日化品牌,与卖场客情一般,陈列一般,活动一般,很多采购没事根本想不起来这家公司。百驰老板年纪不超过35岁,挺有激情,小吴看出他想通过代理一些国际品牌来扩大自己知名度。小吴在利润与费用方面比较坚持,有自己的一套原则,他去过几次百驰办公室都没有见到其他厂家代表,很多情况只能通过与百驰老总的沟通进行猜测。
小吴把情况汇报给了上司王总,为了促成更换经销商成功,小吴对百驰做了一些不痛不痒的正面评价。王总同意下周飞来与百驰进行当面沟通,G城已经拖了整个大区的后腿,王总十分着急。
见面是在百驰办公室,办公室装修很有风格,王总很满意。办公室是经销商的门脸,不一定要富丽堂皇,但干净、整洁是必须的。想到华源那个两房两厅改造的脏乱差民房,王总叹了一口气。
第一次见面还算愉快,百驰的胡大志一阵海吹,又整PPT,又整组织架构,1000万的公司规模,用上亿企业的架构来运作,可谓人小志气大。提到转场这一块,胡大志支支吾吾、眼神闪烁,不时用眼神与百驰副总白美丽交流。小吴看在眼里,猜想白美丽对这次合作可能有一些异议,于是转头问白美丽:“白总,你看今天我们领导也来了。如果对A牌有任何疑问都可以当面提出来,合作的前提必须是相互了解嘛!”
白美丽跷着二郎腿,晃着高跟鞋说:“王总,我知道A牌是大品牌,在国外很强势,但在中国是刚刚起步。百驰在G城做了7、8年,家有家规,我现在先和你们沟通一下,免得后期有误会。1.我们代垫费用必须在厂家业务申请后的45天后到账,否则我们取消后期所有费用代垫。2.转场费用必须先打到我们账户,否则后期转场代垫费用太高,对百驰资金压力太大。”
从经销商的角度来看,白美丽为自己公司争取利益一点没有错,只是她那自以为是的态度让小吴很不舒服。一年后小吴再想起来,其实眼缘非常重要,虽然经销商和厂家有时是站在利益的对立面,但更多时候是互相支持,共同做好市场。若刚开始就理念不合、气场不合、互相看不顺眼的人最好不要合作,磨合的代价太大了。
小吴眼下只想尽快更换客户,让G城动起来,所以还没有想那么远,就把求助眼神抛给王总,费用这一块,王总讲话更有权威性。王总笑道:“费用代垫45天是到不了账的,A牌有自己的流程,我只能承诺90天内肯定到账,最快60天。因为从申请、审批、核销、报销、出账至少60天,我们的财务不可能因为百驰一家就改变自己的流程,全国经销商都这么操作。另外卖场费用也不是一申请就马上扣供应商费用的,就算扣款也不能马上拿到发票的,这些都会影响到后期的核销时间。至于转场费用,转完一家清一家,不可能一次性打完费用。”
白美丽对这个回答很不满意。她代理的小品牌根本不敢这么跟她说话,但王总的理由的确无法辩驳,只好闷声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