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射频识别 » 正文

物流信息化的三个问题

2011-01-21   来源:CN自动识别网   作者:博科资讯   点击:2
摘要:由于大量物流企业是中小型企业,本身还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同时,大量良莠不齐的软件企业介涌物流行业软件市场,拿一些不成熟的产品和理念误导一些企业走上弯路,导致其他企业在信息化面前无所适从。
关键词: RFID标签
  不得不说,虽然我国物流行业的信息化投入处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但企业整体的应用水平还较低,少数企业目前的信息化应用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绝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甚至还不知道怎么实现信息化。  

  在物流信息化领域居国内TOP1的博科资讯公司资深物流顾问指出,由于大量物流企业是中小型企业,本身还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同时,大量良莠不齐的软件企业介涌物流行业软件市场,拿一些不成熟的产品和理念误导一些企业走上弯路,导致其他企业在信息化面前无所适从。  

  业界人士进一步分析,国内物流信息化领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点。  

  第一是物流企业重硬轻软。根据调查,在已经进行信息化投入的企业中,三分之二的企业仍处于基础技术阶段,仅有28%的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业务管理和流程优化。2008年中国物流行业IT应用市场投资结构中,硬件占86.8%,软件占34.9%,信息服务占11.9%。这一比例明显表示出企业在硬件投资上舍得花钱,但在软件和咨询服务方面就犹豫了。投资上百万以至上千万做条形码或者rfid技术,企业管理者觉得值得,但投资50万实施一套仓储管理系统,却犹犹豫豫。从根本而言,还是意识问题,多数物流企业还没有真正意识到信息化对竞争力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收益要远远大于企业的投资。  

  第二是信息化需求不明确。主持2008年中国物流管理信息化调研报告的机构负责人Steven指出,“物流信息化在企业中的应用大概分为三种。首先是已经有了信息化系统的企业,但他们中仍有一部分不知道信息化的关键在哪里,这种企业占5%;其次是已经迫切需要信息化手段来解决一些发展瓶颈的物流企业,这些企业知道信息化能帮助他们,但却不知道自己的真正需求在哪里,这部分企业占70%到80%;最后是不知道信息化的,或者只把信息化当招牌的企业,却占到总数目的20%到30%。”  

  第三是物流信息化供应商参差不齐。物流信息化市场的巨大蛋糕吸引了众多软件厂商,大小软件厂商应声而动,一下子涌现出了大批的“发烧友”企业。目前颇有点群雄混战的局面,真正懂得物流企业运作、具有一定实力能长久发展的软件企业却并不多。  

  在欧美市场SCM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市场格局,前几位的企业SAP、Oracle、JDA Software、Manhattan Associates、i2 Technologies、RedPrairie、Infor、CDC Software都在国内有了分支机构;当然也有部分本土佼佼企业崭露头角,在物流供应链领域独树一帜的博科资讯近两年高调走向公众,富基融通刚刚完成对物流事业部的组建,同样需要经过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  

  根据ARC Research的调查,2008年美国WMS市场增长21%,达到16亿美元,主要是升级和替换原有系统,在油价持续攀升的情况下,TMS市场也达到了11亿美元的规模。回到中国市场,可见物流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国际普遍公认,中国、印度和东欧将是第三方物流成长最快的地区。中国物流业的总体成本偏高,存在进一步降低的空间,而信息化则是有效的重要手段。很多企业已经将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通过各种途径来降低物流成本,改进客户服务,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在中国,物流行业信息化还处于基础起步阶段,空间巨大,以博科资讯、唯智、富基融通为代表的本土实力厂商可以继续以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和创新业务为市场老大地位努力一搏。
编辑  来源:CN自动识别网  
 
 
[ 投稿邮箱:26454645@qq.com]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声明:自动识别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及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凡本网注明"来源:自动识别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自动识别网网站,转载请必须注明自动识别网,并附上网址 http://www.cnaid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文明转播  行业协会  备案信息  安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