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射频识别 » 正文

RFID在无线电基站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2013-04-22   来源:CN自动识别网   作者:周章旺 张金耀   点击:38
摘要:“无线电基站设备管理系统”的硬件部分,包括计算机、手持式读卡机和RFID电子标签,软件部分由基于unix平台的自由开发工具和嵌入式数据库进行开发,最终编译生成可以在 windows平台上运行的工具集。本系统可以采用网络结构和单机野外独立操作两种方式:当设备在实验室进行检测时,采用服务器/客户端的网络结构,数据可以直接从客户端传送到服务器上进行计算或保存;当在对基站等现场测试时,采用笔记本电脑单机模式,可以进行现场测试和电子标签的数据录入工作。
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事业迅猛发展,无线电发射设备数量快速增加,无线电设备检测以及台站管理、台站核查等的工作任务也日益加重。为了使无线电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和高效,宁波市无线电管理处引入rfid技术构建了“无线电基站设备管理系统”,并用于2006年移动蜂窝基站检测工作。 

1 系统特点和功能 

“无线电基站设备管理系统”的硬件部分,包括计算机、手持式读卡机和RFID电子标签,软件部分由基于unix平台的自由开发工具和嵌入式数据库进行开发,最终编译生成可以在 windows平台上运行的工具集。本系统可以采用网络结构和单机野外独立操作两种方式:当设备在实验室进行检测时,采用服务器/客户端的网络结构,数据可以直接从客户端传送到服务器上进行计算或保存;当在对基站等现场测试时,采用笔记本电脑单机模式,可以进行现场测试和电子标签的数据录入工作。 

本系统可以对基站信息、设备信息和检测数据进行有效管理,通过手持式读卡机把相关数据传输到RFID电子标签上,可实现一个基站的多台设备拥有统一标志的RFID电子标签,便于开展台站核查和发射技术指标核对工作。 

2 系统设计 

根据所实现的功能分析,本系统共有五个模块:基站管理、设备管理、数据管理、查看和帮助等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每一个模块具有各自的子模块及独立的功能和界面。 

图1 系统的功能模块 

*基站管理模块:能实现对基站信息的新建、编辑、删除、查找等功能; 

*设备管理模块:能实现对设备信息的新建、编辑、删除、查找和制卡等功能; 

*数据管理模块:能实现对录入的数据进行数据库同步、下载到手持机、手持机上传和参数设置等功能。 

3 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涉及的实体共有一个数据库,数据库又分设五个数据表,列举如下: 

*基站信息表:包含设台单位、基站地址、经度、纬度、海拔高度等信息。 

*设备信息表:包含制造商、设备型号、出厂编号、台站地址、执照编号、测试日期等信息。 

*天线信息表:包含天线型号、天线增益、驻波比等信息。 

*检测项目信息表:包含检测项目、单位等信息。 

*技术参数信息表:包含检测项目、技术指标、实测值等信息。 

4 手持机模块设计 

手持机模块包括手持机和RFID电子标签两部分。手持机可以选用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与电脑连接;RFID电子标签的容量可以从2k到8k或者更高,可按实际需要选配。本系统结合投资成本和实际需要选择了有线连接的手持机和2k容量的RFID电子标签卡。手持机可以实现设备管理、系统设置、输入测试、射频卡测试等功能。 

5 系统试用测试 

(1)连接数据库 

系统软件通过后台的SQL语句与数据库连接。点击系统运行程序,出现连接界面(如图2所示),可以通过选择联网模式或单机模式进行连接。 
 

图2 连接选择界面 

图3 系统运行主界面 

(2)系统主界面 

成功登录系统之后,将看到系统运行主界面(如图3所示)。 

(3)系统试用测试 

在2006年,宁波市无线电管理处利用该系统分别对浙江移动宁波分公司的GSM网络、中国联通宁波分公司的CDMA网络和GSM网络按3%比例进行了抽检,对62个基站115台设备进行现场检测和数据输入。基站的现场测试及RFID写卡过程如图4所示。 

系统测试考察了数据表录入、查询和手持机连接等几项功能。各个界面的数据输入、输出、手持机下载和上传及RFID电子标签的制卡、读卡都正常。 

 

图4 基站测试和RFID写卡现场 

6 结束语 

本系统为宁波市无线电管理处与群光公司合作开发的应用软件,是采用RFID技术的一次成功尝试。该系统界面友好、操作方便、实用性强。功能更加强大的PDA触摸式手持机和逐步改进的RFID技术,将给用户增加了选择空间和便捷的野外操作体验。随着应用的更加深入,“无线电基站设备管理系统”可以进行技术升级和功能拓展,将在日常设备检测、台站管理及资产管理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编辑  来源:CN自动识别网  
 
 
[ 投稿邮箱:26454645@qq.com]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声明:自动识别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及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凡本网注明"来源:自动识别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自动识别网网站,转载请必须注明自动识别网,并附上网址 http://www.cnaid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文明转播  行业协会  备案信息  安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