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案例 » 图书管理 » 正文

智能图书馆RFID管理系统应用

2013-12-06   来源:互联网   作者:CNAIDC.COM编录   点击:86
摘要:采用UHF RFID技术,完成图书标签信息的采集和更新。与图书馆业务系统相结合,实现图书借阅的自动化,提高图书借还速度,减少馆藏人员的工作强度。系统包括:图书标签、光盘标签、书架标签、标签转换仪器、智能书架、自动借还书机、管理员工作站、RFID防盗通道等。

  一、 超高频RFID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

  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已认识到RFID给图书馆带来的变革,国内外大部分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均已开始规划RFID系统,从2006年国内第一家RFID图书馆开始至今,RFID图书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采用UHF RFID技术,完成图书标签信息的采集和更新。与图书馆业务系统相结合,实现图书借阅的自动化,提高图书借还速度,减少馆藏人员的工作强度。

  系统包括:图书标签、光盘标签、书架标签、标签转换仪器、智能书架、自动借还书机、管理员工作站、RFID防盗通道等。

  主要优点:

  自动清点上架图书

  实时监测图书放置位置

  自动查找及显示错架图书

  借阅、续借、归还、借书证信息查询、挂失等

  二、 档案RFID智能管理系统:

  坚持档案资料储存科技创新的科学理念,打破传统管理模式,积极采用RFID无线射频技术于档案管理方面的应用,提升档案管理数字、信息化科技创新,使档案管理得到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的专业化服务。

  档案RFID智能化综合管理系统分为信息管理系统和硬件盘点设备两部分。

  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模块主要包括:

  档案归档管理、档案借阅管理、统计报表、自动盘点、手持机盘点、系统设置管理等。

  档案RFID智能化管理系统关键硬件组成

  主要包括有RFID读写器、多天线分配器、天线以及方便盘点用的RFID手持机、RFID档案标签、库位标签等组成部分

智能图书馆RFID管理系统应用

  应用案例:深圳某图书馆RFID管理

  项目描述:

  (1)非接触式数据采集。RFID技术极大地增强了管理者对库区存储物品的信息收集、交换与跟踪能力。管理者无需打开档案盒,只需将粘有RFID标签的档案盒在阅读器前经过,就可以在电脑屏幕上显示出盒内档案的具体名目、数量、档案摘要等信息,缩减了管理者的作业环节,提高了作业效率,从而有助于管理者实施库存档案的动态化管理。

  (2)快速扫描,且一次性数据处理量大。RFID读写器可以同时从多个射频标签中快速读取包括货位信息、档案内容摘要信息等多项相关数据信息。如一些读写器可以每秒读取200个标签的数据,这比传统扫描方式要快超过100倍。

  (3)读取距离远,使用超高频RFID阅读器或RFID手持机读取距离可以达到几十米。可以使用手持机快速盘点整理档案。

  (4)标签信息容量大,使用寿命长,可重复使用。和传统的条形码、磁卡等数据存储介质相比,RFID标签可存储的数据量大大增加,可达1K甚至更大的容量;标签的内容可以反复被擦写,而不会损害标签的功能,从而可实现标签的重复使用。

  (5)安全性高。标签的数据存取具有密码保护,识别码独一无二,无法仿造,这种高度安全性的保护措施使得标签上的数据不易被伪造和篡改。

  (6)抗污染性能强和耐久性,传统条形码的载体是纸张,因此容易受到污染,但 RFID对水、油和化学药品等物质具有很强抵抗性。此外,由于条形码是附于塑料袋或外包装纸箱上,所以特别容易受到折损; RFID卷标是将数据存在芯片中,因此可以免受污损。

  (7)体积小型化、形状多样化,RFID在读取上并不受尺寸大小与形状限制,不需为了读取精确度而配合纸张的固定尺寸和印刷品质。此外, RFID标签更可往小型化与多样形态发展,以应用于不同档案。

  (8)可重复使用,现今的条形码印刷上去之后就无法更改, RFID标签则可以重复地新增、修改、删除RFID卷标内储存的数据,方便信息的更新。

  (9)穿透性和无屏障阅读,在被覆盖的情况下, RFID能够穿透纸张、木材和塑料等非金属或非透明的材质,并能够进行穿透性通信。而条形码扫描机必须在近距离而且没有物体阻挡的情况下,才可以辨读条形码。

  (10)标签具有EAS防盗功能,配合门型通道天a线,可以很好的防止档案丢失,实现非法取走报警功能。

编辑  来源:互联网  
 
 
[ 投稿邮箱:26454645@qq.com]  [ 案例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声明:中国自动识别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及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网站,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自动识别网,并附上网址 http://www.cnaid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推荐图文
推荐案例
点击排行
 
  文明转播  行业协会  备案信息  安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