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资讯 » 正文

发改委建设基金继续支持智能交通发展

2014-10-24   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   作者:CNAIDC自动识别网编录   点击:62
摘要:7月,从2014智慧交通产业联盟成立大会现场获悉,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研究部助理研究员金懋表示,微刺激政策出台后完全执行还需要一段时间,中央落实政策到
关键词: 智能交通

7月,从2014智慧交通产业联盟成立大会现场获悉,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研究部助理研究员金懋表示,“微刺激”政策出台后完全执行还需要一段时间,中央落实政策到各地进行督导。未来地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在六个月内会有加大幅度的提升。智能交通项目将从中受益。

近年来,我国智能交通每年建设投资增速都超过20%,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城市道路和交通问题越来越严峻,人们对出行效率的需求日益迫切,再加上一些省市举办大型国际赛事或重大活动的推动作用,因此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对智能交通建设越发重视,智能交通领域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013年3月,国家发改委在《促进综合交通枢纽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需基本建成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根据权威机构预测,我国将在200个以上的大中型城市建立城市交通指挥中心,未来10年智能交通系统的总投入将达1820亿元。此外,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的市场需求同样可观,预计未来10年内,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投资总额约在450亿左右

10月22日,国家发改委一天批复了8个基建项目,总投资1500亿元。八个项目包括3条铁路,5家机场。而就在上个星期,发改委也批复了3条铁路,总投资近1000亿元。如果考虑到2014年土地市场可能回暖,则地方政府投资选择空间有所放大,那么可能届时智能交通投资领域会有恢复性增长。

八个基建项目投资额1500亿

根据刚刚公布的三季度GDP,增速跌落到了7.3%,三驾马车中,投资增速继续高位放缓。因此,多方分析普遍认为:发改委密集批复基础建设项目,通过投资稳增长的意味很明显。

 铁路历来都是拉动投资的首选

在发改委十天内批复的11个项目中,机场总投资不过50多亿元,而铁路的投资达到2400多亿元,为什么资金集中于铁路项目,为什么铁路批复进程明显加快?柳瑾分析,铁路历来都是拉动投资的首要选择。

中粮期货研究院副总监柳瑾:今年全国铁路新投产的项目应该有7000公里,新开工的项目有64项,从现在看有大量的空间,可以进一步挖掘。所以无论从稳经济的需求来讲,还是从现在可以计划实施的项目来讲,应该会有更多的项目进一步推出。

另外,去年简政放权以来,原来卡得较紧的铁路项目审批权一部分下放给地方,一部分让企业自主决定,也释放了地方和企业建铁路的活力。

 各地开发高铁新城“快马加鞭”

说到铁路,高铁的经济效益有目共睹。但是,现在不少地方,沿着高铁出现的各种高铁新城,正在变成无人居住的鬼城。

在安徽宿州,当地规划了"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计划以高铁站为核心建立商贸区,面积为12平方公里,能集聚5万5千人,但是,推进两年多来的成果却是:很多地方只砌起了围墙,墙内种着庄稼。

类似的项目不少。在湖北咸宁贺胜桥镇,围绕贺胜桥高铁站点,碧桂园已经建立了1800亩楼盘,万科、龙湖也已经要进驻,但是,销售人员说,开盘后买的人很少很少,他们担心这里会成为空城。

 人流量不够大新城变“鬼城”

尽管有前车之鉴,但是,因为高铁而跃跃欲试,甚至快马加鞭的项目,还有很多。为什么高铁新城会变了味儿?浙报传媒地产研究院院长丁建刚说,很多高铁新城的规划都是一哄而上,根本没有论证人流量是否足够大,导致想象很丰满,现实更骨感:

事实上,所谓的高铁带来的人流,所谓人们原来前几年想象这个商旅人流实际上完全是一种想象,高铁几乎就跟空港差不多,所有这些的所谓的商旅的人流,几乎是不出站的。也就是说到了高铁站,马上上车,然后下高铁之后,马上要么地铁、要么出租车要么空港就走了。所以不能因为高铁站建在这个地方,就能带来产业、带来人流等等,这跟整个的城市发展是有很大的关系的,所以我们看到特别是离原来老城非常远那样一些非城所谓的高铁新城,出现这种鬼城、空城这样的概率就更大。

尽管有前车之鉴,但遗憾的是:因为高铁而跃跃欲试,甚至快马加鞭的项目,还有很多。高铁建设,从理论上来讲,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并不是说高铁沿线的所有新城都一定会受益。部分高铁新城变鬼城,是部分地方急于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实际造成的尴尬后果。生搬硬套其他做法,到头来损失的只是自己。那些仍然在酝酿建设高铁新城的地方,脚步是不是缓一缓,调研充分了再上马呢?
编辑  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  
 
 
[ 投稿邮箱:26454645@qq.com]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声明:自动识别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及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凡本网注明"来源:自动识别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自动识别网网站,转载请必须注明自动识别网,并附上网址 http://www.cnaid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文明转播  行业协会  备案信息  安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