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快讯 » 正文

智慧支付—云支付时代的到来

2014-08-27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自动识别网 编录   点击:109
摘要:在今年8月28日至8月31日隆重召开的北京国际金融展上,升腾以“智领云端,慧享支付”为分主题,发布商用和个人的多款支付POS秋季新品,让现场来宾充分享受云支付解决方案带来的便捷支付体验。升腾将一如既往地秉承“让支付无处不在”的梦想,通过科技创新来引领云支付的潮流!

  随着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主要分为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两种,所谓近场支付,就是用手机刷卡的方式坐车、买东西等,很便利。远程支付是指:通过发送支付指令(如网银、电话银行、手机支付等)或借助支付工具(如通过邮寄、汇款)进行的支付方式,如掌中付推出的掌中电商,掌中充值,掌中视频等属于远程支付。目前支付标准不统一给相关的推广工作造成了很多困惑。移动支付标准的制定工作已经持续了三年多,主要是银联和中国移动两大阵营在比赛。移动支付、大数据等新技术和新应用模式出现,电子支付产业也正处于十余年来最深刻的一次创新变革期,云支付终端、MPOS、手机刷卡器等创新支付产品不断涌现。可以说,电子支付的云支付时代已经来临。总体而言,升腾资讯认为电子支付产业在以下几个方面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

  1. 互联网化。这不仅仅体现在3G/WIFI、安卓智能OS、APP模式、LBS、触屏等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文化上在被互联网思维改造,产业链的各方都更关注用户的体验、更快的业务与服务响应能力、更开放和追求合作共赢、超出客户的预期而获得良好的口碑等。

  2.业务升级。金融POS从原来只能提供单一的支付结算功能向为商户提供包括理财、贷款、保险等在内的全面的综合金融服务演变。

  3.打造以金融服务为中心的生态链。随着支付终端开发平台从封闭的、厂家私有的专有操作系统向以安卓系统为代表的开放的智能OS的迁移,技术上使得支付终端上进行业务聚合、行业整合的能力大大增强。第三方支付运营商、银行等金融服务提供商开始跨界思维,打造以金融服务为中心的生态链。

  4.支付渠道向营销渠道的转变。依托创新终端更丰富的业务展现能力、数据采集能力和后台的大数据技术,使得原来的支付渠道成为精准营销的重要渠道。支付功能仅仅成为一项基础服务内容。如果说支付产业前十余年关注的重心在“支付流”上,那么未来十年各种“信息流”的产生、采集、传递、加工和运用将成为发力和制胜的关键。

  5.线上线下的融合。随着O2O的兴起和对业务模式的不断探索,线上线下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传统的两大阵营相互进行渗透和融合。

  在产业正发生重大变革、云支付兴起的时代,具体到金融支付POS产品,我们认为以下三个细分方向值得关注。第一个是产品升级,变得更“高大上”,无论是桌面型POS还是手持式POS,硬件配置会更高,采用智能操作系统,屏幕尺寸会更大,支持触摸和多媒体播放,从而具有更强的业务聚合能力和展现能力,支持更复杂的业务。第二个方向是目前MPOS类产品的模式,支付设备成为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的外设,在保证支付安全的基础上,将主要的运算、展现、用户交互依托智能手机或平板来进行,这样使得成本更低,容易被市场接受和大规模推广,但又具有较强的业务整合能力。第三个方向是独立支付模组形式,可便利地嵌入到无人售货机、DMB、智能快递箱等各种行业设备中,快速打通支付渠道。 云支付时代已经来临,它将对整个行业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升腾资讯作为国内领先的云支付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智慧支付”理念的倡导者,在2012年就开始了对此领域的布局,在业内率先推出了C960E云POS系列、C821 MPOS系列和 多媒体支付模组产品并得到了大规模商用,而“慧付”云支付整体解决方案更是成为业内的标杆。在今年8月28日至8月31日隆重召开的北京国际金融展上,升腾以“智领云端,慧享支付”为分主题,发布商用和个人的多款支付POS秋季新品,让现场来宾充分享受云支付解决方案带来的便捷支付体验。升腾将一如既往地秉承“让支付无处不在”的梦想,通过科技创新来引领云支付的潮流!

编辑  来源:互联网  
 
 
[ 投稿邮箱:26454645@qq.com]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声明:中国自动识别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及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网站,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自动识别网,并附上网址 http://www.cnaid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文明转播  行业协会  备案信息  安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