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快讯 » 正文

电子“身份证”助“逃家”图书快速归位

2014-01-10   来源:华东理工大学   作者:CNAIDC.COM编录   点击:122
摘要:在书架上轻轻一扫,屏幕上立即显示出该书架上所有书目的信息,如书名、书号、架位信息等。随后,他再持扫描仪在该书架上所有的书上贴身扫过,不消1秒,放错的书立即在屏幕上以醒目的红色乖乖显形

  图书馆不就是借还书、看书的地方,有什么新鲜吗?如果你对咱们的奉贤校区图书馆也这样认为,那就“OUT”了。

  电子“身份证”助“逃家”图书快速归位

  “物联网技术已经来到了我们的图书馆。”在四楼阅览室内,奉贤读者服务部副主任李雪岩推来了盘点车,现场做起了演示。

  “你看它像不像机器人?”他拿着手持式扫描仪说,然后随意走到一个书架前,在书架上轻轻一扫,屏幕上立即显示出该书架上所有书目的信息,如书名、书号、架位信息等。随后,他再持扫描仪在该书架上所有的书上贴身扫过,不消1秒,放错的书立即在屏幕上以醒目的红色乖乖显形。

  “智能化盘点与传统的手工盘点相比,效率大大提高了,错架率可由原来的10%降到1‰。”李雪岩说,书一旦错架就跟丢失了一样,读者根本无法找到。

  智能化盘点是怎样实现的?这主要是靠它背后所采用的物联网技术——射频识别,即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李雪岩一手负责了该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开发。他说:“新馆建设要颠覆传统,只负责借还书的机械性劳动意义不大,我们开始打造智能图书馆,为里面的东西赋予生命,比如每一本书、每一个书架、每一个阅览桌。”

  为此,图书馆足足花费了半年时间,为奉贤校区的40万册图书和13600多层书架都打造了独一无二的电子“身份证”——载有数字信息的电子标签。“机器人手臂”所到之处,感应到的便是“隐身”于图书与书架上的电子标签。师生自助借还书籍时,要将书背贴向机器上的扫描板,此时读取并记录下的正是图书电子“身份证”上的相关信息。

  “RFID技术不仅能为师生提供方便,从后台调出的数据还可以反映出读者的喜好与需求,为图书馆改善服务提供参考。” 李雪岩表示。

  据馆长助理曲忠仪介绍,超高频(UHF)RFID技术的大规模成功应用,在国内大型图书馆中,我校相对超前。

  全开放式移步易景的舒适小环境

  宽敞、大气、现代化,这是许多人对奉贤校区图书馆的第一感受。“我们秉持的是与国际接轨的全开放理念。”曲忠仪说,奉贤图书馆的空间布局不再将书库、各类阅览室一一分隔,而是全面打通,营造“人在书中,书在人中”的开放式空间,读者可以在其间自由穿梭、借阅。

  想找书,检索台上查一查,就知道书在不在;想知道书在哪,三维导航图立即可以显示书在哪一层、哪一排书架;想看报,电子阅报栏前坐上一坐,手指滑一滑、点一点,当日新闻就出现,纸质报刊、工具书则在二楼阅览区内静静等待读者;想学英语,带上收音机或手机去3至5楼的视听区,找到调频92.5MHZ,插上耳机便可聆听BBC等外语节目或者欣赏原声电影;想留存学习资料,自助式打印、复印、扫描一体机则是好帮手。

  在这里,每个读者都享受着阅读、学习和探索的快乐:圆形的“书岛”、小清新的咖吧、楼梯旁的休闲桌,可以为心灵解个乏;藏身底楼楼梯北面的小书店有各式文具,可以解不时之需;世博会上采用的静音地板,防滑材质、亮黄色镶边的楼梯台阶,遍布地面、墙面、桌面的电源插座与网络接口,处处都那么体贴;窗边、书架旁、边廊内,带台灯的、带电源插座的,带玻璃档板的,总有一款书桌应你需求……高克平、曲忠仪、孙崝嵘和李雪岩组成的新馆建设小组RFID世界网为此付出了许多心血和辛劳。

  “图书馆舒适、安静、先进,我天天都来。”一位学生向记者表明,他是一名“死守图书馆党”。

  “我们引入了人本心理学理念,希望营造出愉悦感和宁静感兼具的良好环境。”曲忠仪介绍说,图书馆还开通了人人网公共主页、微信公众账号,用同学们喜爱的方式开展多维互动。

  “12月30日图书馆人流量首度突破8000人次!真心希望大家多来图书馆。”他说。

  要“挑刺”加压,更要支持激励

  “2011年奉贤新馆开张时,图书馆面临工作量增加、人员减少的困难,通过提升技术手段、内部挖潜与学生参与管理三方面的努力,如今,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都上了一个台阶。”二机关分党委书记陆兵介绍说,奉贤图书馆好比改革先行者,现在,自助借还系统、自助打印复印扫描一体机等成果在徐汇也已开花结果。

  陆兵表示,这一切都有赖于全体馆员的辛勤劳动和广大同学的大力支持。他赞赏馆长郑建荣创新服务理念的远见,称赞分管副馆长翁惠芳培育了一批想干事、干实事的年轻人,是图书馆事业的功臣,却说自己是专门负责“挑刺”的“周扒皮”。当然这只是他的自嘲之语,在带给大家压力的同时,他其实十分注重“激励”二字:“多激励能够促使大家齐心协力,干劲十足,要发挥出每个人的特长,同时也要包容其不足。”

  RFID技术在奉贤新馆的应用,也是个好事多磨的过程。由于这是个新生事物,技术和市场还不成熟,图书馆界也存在观望和异议,为此,郑建荣组织老师们事先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探索,并得到了学校的支持,如此才有了今天的开花结果。

  “让同学们离开母校时感到最难忘的地方就是图书馆!”这是图书馆全体老师的梦想,他们正为此而努力。

编辑  来源:华东理工大学  责任编辑:CNAIDC
 
 
[ 投稿邮箱:26454645@qq.com]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声明:自动识别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及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凡本网注明"来源:自动识别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自动识别网网站,转载请必须注明自动识别网,并附上网址 http://www.cnaid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文明转播  行业协会  备案信息  安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