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第36期活动在北京举办
12月25日,由中国科协科普部、调宣部主办,中国通信学会、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技新闻学会承办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第36期活动在北京举办。该期活动主题为"大数据离我们有多远",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新生、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互联网中心主任何宝宏、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唐雄燕、中兴通讯首席架构师罗圣美、百度公司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率鹏出席了活动并分别作了主题演讲。
张新生在主题演讲中表示,大数据应用和服务处于实验的早期布置阶段,大数据的核心及重点在于深度挖掘并催生新的应用。
唐雄燕指出,大数据应用面临数据开发共享、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应用风险、社会影响、技术创新、技术标准化6大挑战,大数据的使用需遵循用户的匿名化、处理的机器化、结果的统计化3个原则。
大数据的应用在互联网企业中有了一些进展。率鹏透露百度已经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在百度知心、搜索的精准答案和泛需求满足上,以及应用在语音和图像技术、社会热点实时监控与预警、社会问题研究等方面。涉及民生的大数据应用,当下互联网金融、在线教育、健康医疗等领域发展很快,也实实在在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大数据的力量。
大数据技术推动通信领域产生哪些变化?罗圣美表示,大数据正在推动电信网络服务转型,运用大数据分析使电信的服务变得更加智能和智慧,例如智能垃圾短信分析系统,使垃圾短信监控变得更加容易。
大数据时代IT背景的公司是否更有优势?
大数据目前在IT领域应用比较广泛,国内比较典型的有淘宝、百度和腾讯,其对大数据量的技术能力很优秀,而且都有非常成功的案例,知名度也较高,传统安防厂商在大数据量处理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但IT背景的公司是否更有优势?这一点笔者不完全认同。
其一,安防领域涉及很多的专业领域,涉及到安防各行各业的业务,这些业务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了解透彻的。大数据的体现就是业务能力的优化,帮助客户快速挖掘更多有价值的数据,提高判断力、决策力。大数据处理和挖掘的前提条件是了解客户的需求,只有了解了客户的需求,才能更好为客户服务。就像google和百度,百度在国内的成功很大部分原因在于了解国人的需求,能快速搜索到国人需要的信息,并不是技术上比google优秀。安防的业务很复杂,需要多年的深入耕耘才能理解的更深透。
其二,安防领域是一个很大的领域,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也有其自身独特的技术领域,例如人脸识别,车牌识别,物体识别等,大数据的检索做得好不代表可以将人、车、物的识别也做得更好。
当然IT公司在大数据检索和分析方面有自己的优势,传统安防厂商和IT厂商合作是未来的一种趋势。安防厂商对业务的熟知度,与IT公司的大数据检索和分析能力,是很好的互补。
安防领域的大数据时代是否来到?这个问题相信所有实际做过大安防平台的厂家都会有切身感受。
·大数据处理技术成为竞争焦点
从全省视频监控,交通卡口监控,或者运营商全部机房和基站的环境量监控可以看出,原来的系统数据查询越来越慢,写入的数据越来越多,需要配置的存储也越来越大,原先使用的关系型数据库性能压力越来越大,IO陷入瓶颈。不得不承认安防领域的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了,任何一个做大安防平台的厂商都无法避开。
视频数据的连续性存储,设备告警的不断产生,人脸识别产生的图片对比,卡口监控的抓拍数据及车辆图片,各种环境信号量(电池、温度、湿度、空调等)的实时数据上报,且客户对数据存储要求至少半年到1年,甚至有些客户为方便事后的统计和分析,要求数据存储2-3年,数据很容易就到达PB级。大数据更侧重帮助各类客户从日趋海量的数据中快速发掘高价值的信息,协助客户提升其决策的效率和精准度。如此,大数据的处理好坏就成了客户关注的焦点,大数据的处理技术就成了厂家能力的体现了。
·大数据带来新的竞争格局
大数据量的应用对安防厂商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力维一直倡导的"统一监控"平台的门槛会越来越高。未来,技术实力和实际的应用案例是厂家在大平台项目竞投标中取胜的关键。
安防厂家需积极加强内功,提高研发能力,加强技术储备,应对更大数据量带来的冲击。我们预测后期安防厂家会进行分化,部分传统安防厂家更加专注于某固定安防领域继续深耕,专注于产品和技术,一部分安防厂家会向大安防集成平台转变,专注于业务整合和数据分析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