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资讯 » 正文

智慧城市潮流兴起 应务实建设以市民为导向

2013-12-24   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   作者:CNAIDC.COM编录   点击:79
摘要:智慧城市建设应该与不同城市的实际情况相融合,做到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一个模板。而现实是,目前国内对智慧城市的认识还有分歧,发展思路还在摸索,没有一个成熟范本,匆匆上马极容易导致重复建设、走弯路,造成人力、资源等浪费

  智慧城市再次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目前,我国230多个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安徽省合肥、芜湖、铜陵等市也榜上有名。随着智慧城市的风潮越演越烈,不少城市都跃跃欲试。智慧城市是指能够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通信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为人类创造美好的城市生活。从智慧城市的内涵来看,的确令人向往。但这并不代表所有的城市都应立即启动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建设应该与不同城市的实际情况相融合,做到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一个模板。而现实是,目前国内对智慧城市的认识还有分歧,发展思路还在摸索,没有一个成熟范本,匆匆上马极容易导致重复建设、走弯路,造成人力、资源等浪费。此外,从已知建设运营模式来看,主要是靠政府投入,商业运营手段不多,这就意味着财政将要为此花费一笔不菲的费用。在不知道成效如何的背景下,花大钱还不能准确投资到要害上,明显存在着巨大风险。

  从技术层面看,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特别是云计算模式下,信息安全尤为重要,意味着更严峻的挑战需要应对。虽然我国信息化水平有了长足进步,在个别领域甚至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但国内软硬件产品的总体技术性能、产品成熟度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明显。在整机和系统协同发展水平不高的条件下,将无法满足党政信息系统和重点行业的核心业务需要,也会加大技术差距的领域和深度,加剧信息安全隐患。

  建设智慧城市不能跟风,要求务实、求实效。建议首先以市民需求为导向,在教育、卫生等民生领域,推进广覆盖、易使用的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信息化。这就需要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好智慧城市的总体架构、业务架构,系统部署和分阶段推进。也要做好部门间、区域间的协调发展、资源共享、互联互通。此外,鼓励各市场主体参与建设。政府当好“总设计师”,减少政府行为的盲目性,降低建设的风险与成本。还要结合国家实施“宽带中国”、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等政策机遇,加快安徽省无线网络、宽带网络、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及“三网融合”等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关于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的各行各业之中的基于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智慧城市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Lab、Living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营造有利于创新涌现的生态,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

编辑  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  
 
 
[ 投稿邮箱:26454645@qq.com]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声明:中国自动识别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及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网站,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自动识别网,并附上网址 http://www.cnaid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文明转播  行业协会  备案信息  安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