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本次网络理财专题系列报告共分为四期,依次对目前市场热议的创新型网络理财工具或产品进行剖析,并得出其对传统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的影响。
系列报告三:信用支付即将上线 阿里系进军消费金融市场
在近年来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互联网金融慢慢渗透进了我们的生活。阿里金融将于近期面向支付宝用户推出“信用支付”服务,从“先透支再还款”的实际功能看,其与传统金融机构提供的消费贷款差别不大,消费金融的“触网”已然来临。
从长远来看,信用支付业务是阿里系布局金融行业、完善金融生态系统的一枚重要棋子。“信用支付”推出后,阿里金融信贷产品将实现对买家和卖家客户群的全覆盖,传统银行业务“存”“贷”“汇”的互联网化全部实现,阿里系的金融生态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但阿里金融的信用支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短期内信用支付对信用卡业务的影响有限。长远来看,阿里金融通过“信用支付”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发卡”效率和风险管控能力,这一创新可能改变业务模式乃至重建业务体系,银行信用卡业务将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1. 阿里金融推出信用支付业务
传统银行的三大核心业务是“存、贷、汇”,在近年来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互联网金融也慢慢渗透进了我们的生活。阿里巴巴于2004年创立支付宝,实现了支付结算等中间业务的网络化;2010年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成立,主要解决商户融资问题,标志着阿里金融正式迈进信贷领域;2013年6月余额宝推出,打通了由“汇”到“存”,至此阿里系构建网络金融生态体系的脉络渐渐清晰。而阿里金融将于近期推出的面向支付宝用户的“信用支付”服务,则可以看成是其进军消费金融市场的一个信号,这是继阿里小贷、余额宝之后,阿里金融试水网络金融创新的又一重要落子。
据悉,阿里金融“信用支付”业务将首先向支付宝用户开放,此后买家在淘宝和天猫使用支付宝付款时不用再捆绑信用卡或储蓄卡,也无须在支付宝中存放资金,而是可以直接透支消费。从该业务“先透支再还款”的实际功能看,其与传统金融机构提供的消费贷款差别不大,消费金融的“触网”已然来临。
2. 阿里信用支付业务与银行信用卡的比较
与传统金融机构的消费金融业务相比,阿里金融的信用支付简化了对用户的审核,使用十分便捷。这一创新业务可能会冲击传统的银行信用卡业务,我们将二者做一比较。

表格 1:阿里金融信用支付与银行信用卡的比较
资料来源:普益财富整理
从上表对比分析可以看出,阿里金融的信用支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因为支付宝本身并不具备透支功能,其信用贷款由合作银行提供(阿里巴巴旗下担保公司提供担保)。信用支付本质上相当于银行先贷款给支付宝(贷款风险由支付宝和担保公司自行评估和承担),然后支付宝根据用户消费纪录发放信用贷款,由支付宝和银行共享手续费。
3. 阿里金融“搅局”消费金融市场
3.1. 支付宝发力移动支付
信用支付业务对阿里电商平台意义重大。阿里系的壮大离不开支付宝,而第三方支付更大的发展领域在移动支付,要实现线上到线下的转化,移动端业务是一个发力点,移动支付则是业务发展的先决条件。2012年底,手机淘宝的累计访问用户突破3亿,但支付宝通过传统手机银行完成的支付成功率只有38%,即62%的用户在创建交易后付款不成功,其中部分原因是用户在使用手机淘宝客户端进行网银支付时,需通过一系列的安全认证,过程较为烦琐。阿里金融此次推出“信用支付”业务,加速优化支付宝产品形态,使其更贴近用户的线下消费模式,主要目的在于提升手机移动支付的成功率和便捷度,优化无线支付的用户体验,进一步抢占移动支付市场。
3.2. 阿里金融完善金融生态系统
从长远来看,信用支付业务是阿里系布局金融行业、完善金融生态系统的一枚重要棋子。消费金融是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主要面向有稳定收入的中低端个人客户,具有单笔授信额度小、审批速度快、无需抵押担保、服务方式灵活、贷款期限短等特点,阿里金融进军消费金融市场具有天然优势。
首先,阿里系依靠互联网平台优势积累了大量小微客户,为信用支付业务提供了巨量潜在客户。第二,运营近十年的支付宝建立起了一个海量的用户诚信数据库,通过数据分析,阿里金融可以掌握用户的信用状况和消费能力,为“授信”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有助于防范风险。第三,由于详尽掌握了用户的真实情况,阿里金融可以简化信用支付业务中的“审核”环节,进一步释放用户需求,使业务量迅速增长。由此可见,由阿里金融推动的消费金融“触网”,能在较短时间内精准覆盖到目标客户群体,使广大消费者享受到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同时有利于加速消费金融业务的扩张,拉动消费增长。“信用支付”推出后,阿里金融信贷产品将实现对买家和卖家客户群的全覆盖,传统银行业务“存”“贷”“汇”的互联网化全部实现,阿里系的金融生态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3.3. 银行信用卡业务将直面更多竞争
在传统消费金融领域,银行信用卡业务覆盖面最广,最贴近消费者日常需求。“信用支付”业务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消费者对信用卡的需求,对信用卡业务形成冲击。但从可能的业务规模分析,商诚担保注册资本金为3亿元,按照国内担保公司最大担保额度不能超过资本金10倍计算,商诚担保能提供的担保额度约为30亿元。以30天的信用支付期限计算,理想状态下其一年所能提供的担保额度在360亿左右。相较2012年淘宝的万亿成交额和银行信用卡10万亿的交易金额,360亿元的额度还较小。而且与信用支付业务相比,银行信用卡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大额透支资金,如支持客户分期购买汽车或者装修;银联卡的网络覆盖面非常广泛,信用卡的消费场景更多;银行在风险控制方面也有更丰富的经验等。因此短期内信用支付对信用卡业务的影响有限。
长远来看,阿里金融通过“信用支付”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发卡”效率和风险管控能力,解决了小额消费信贷的难题,这一创新可能改变业务模式乃至重建业务体系,银行需要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同时,阿里金融的信用支付业务可能会产生示范效应,京东、苏宁、亚马逊等同样拥有网络销售、支付、数据分析等业务和平台,具备从事消费金融业务的基础,银行信用卡业务将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