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资讯 » 正文

从“微信沃”卡看OTT业务的未来: “破冰”合作意义深远 开放潮流不可阻挡

2013-07-29   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   作者:叶曜坤   点击:62
摘要:OTT业务给产业链相关方带来了哪些冲突与机遇?运营商如何处理与互联网厂商的关系?双方下一步还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合作机会?在7月22日举办的一场业内研讨会上,部分专家、学者就相关问题展开热议,提出了不少有针对性、建设性的观点。
关键词: OTT 微信沃
 中国联通广东省分公司与腾讯公司不久将合作推出“微信沃”手机卡的消息,成为近期业界关注的焦点。一时间,OTT业务“成功逆袭”、“革命党进城”、“OTT才是未来”等观点大行其道,再度引发热议。那么,OTT业务给产业链相关方带来了哪些冲突与机遇?运营商如何处理与互联网厂商的关系?双方下一步还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合作机会?在7月22日举办的一场业内研讨会上,部分专家、学者就相关问题展开热议,提出了不少有针对性、建设性的观点。

生意归生意:

寻求利益共同点

今年春天,微信是否收费曾掀起一场风波,OTT业务成为阻挡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展开深度合作的拦路石。但专家表示,很多OTT业务都深受用户欢迎,大势已成,运营商与互联网公司之间会有很多冲突,但也有利益上的共同点,求同存异、追求共同利益是企业的理性选择。

中国科学院声学所原所长侯自强表示,不光是中国通信业受到OTT的冲击,全球通信业都一样。他还提到了通信历史上IP电话业务曾对传统语音通话业务的冲击,“OTT已经不是通信业受到的第一次冲击了。”侯自强认为,“OTT业务是一个趋势,或者说是难以违背的发展潮流,不接受也得接受。毕竟,利益无法违背规律。”侯自强对中国电信提出“去电信化”战略思路大加赞赏,他认为这表现出通信运营企业的理性。

“合作共赢是信息经济的精髓。”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杨培芳表示,传统的工业经济往往边界清楚,是有界限的零和博弈,到最后陷入二元对立。信息经济突破了工业经济原有的界限,实现了新的分工,任何企业都各有各的优势,不能做到从头到尾全包。杨培芳认为,在信息时代,应摒弃“你取代我、我取代你”的传统工业经济竞争思路,更加注重信息生产力的提升,合作完全可以实现共赢。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眼里,运营商和互联网厂商有很大区别,“CT与IT不同,我把它们比喻为一个在做数据贸易,一个做数据加工。”他表示,“运营商增量不增收,说明收入结构出现了问题,利润趋薄,高利润率业务占比过低。但高收益业务往往意味着高风险,有可能导致企业破产,这是国企难以接受的。因此,选择与OTT业务提供商合作,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编辑  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  
 
本文导航:
 
[ 投稿邮箱:26454645@qq.com]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声明:中国自动识别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及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网站,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自动识别网,并附上网址 http://www.cnaid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文明转播  行业协会  备案信息  安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