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资讯 » 正文

1500亿市场“滚雪球” 移动支付跑马圈地

2013-07-29   来源:CN自动识别网CNAIDC   作者:CNAIDC编录   点击:87

  大局初定:从混战到合作

  中国移动与银联的此番合作,是经历长期对立后的握手言和。曾几何时,双方还为移动支付各执一个标准,争斗不休。

  2012年6月,双方在上海签署《关于移动支付业务合作框架协议》,就NFC-SWP技术标准统一采用银联标准达成一致意见,结束了中国移动支付长达3年的标准之争。

  此前,中国银联推出了国际市场上通用的13.56MHz移动支付标准,中国移动则自主研发了2.4GHz技术标准。银联、运营商都希望通过标准确立自己对移动支付行业的主导权。然而,由于涉及到金融和通讯两个庞大的产业链行业,包括移动运营商、支付服务商、应用提供商、设备提供商、系统集成商、厂家和终端用户等庞大产业链,以及央行和工信部两大监管部门,多方利益博弈激烈。最终,银联的13.56MHz标准因与国际标准接轨,与现存的金融基础设施兼容,略占上风。

  这种较量只是移动支付市场乱局的冰山一角。

  张萌表示,当前移动支付市场主要有三股力量,一是三大运营商,它们有庞大的电信用户和营运网点,对手机及SIM卡主导力量非常强,优势是近场支付;二是以银联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优势在结算;三是第三方支付厂商,支付牌照发放后,其合法地位被确立,它们在互联网运营上经验丰富,积累了较大的用户基础。“三股力量都在积极的进行用户和市场培育,抢占地盘。”

  银行、银联,运营商,第三方支付厂商,加上产业链中的硬件生产商,都有着各自的考量和利益点。最大的争议来自银联对第三方支付的“封杀”。

  2012年12月,银联印发《关于规范与非金融支付机构银联卡业务合作的函》(银联业管委【2012】17号文件,下称17号文),号召成员银行对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开放接口进行清理整治,并将银联卡业务上收至总行以实现银行卡“接口”服务的集中审批、统一接入和统一定价,最终推动非金机构统一接入银联网络。

  “银联因当初在互联网支付领域的缺位,形成了支付宝以及其他第三方大行其道的局面,银联此举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继续出现在移动支付领域,以形成统一接口的垄断局面。”一位不愿具名的第三方支付人士称。

  事实上,上述各方都有自己业务短板,任何一方都不能垄断移动支付市场;而现阶段,移动支付市场仍处于跑马圈地阶段,各方竞争远未到短兵相接的地步。摒弃争端,相互联合开创业务模式才是出路。

  “移动支付涉及的产业链很长,包括手机支付运营商、电信运营商、银联支付厂商、终端厂商以及各种做硬件、软件的这种配套服务商等,需要各个产业链环节的营销和配合才能够实现这个产业的快速发展。”张萌表示,“可喜的是大家都已经意识到合作的必要性,而且也出现了不同形式的合作,比如终端和金融机构的合作、银行与运营商的合作、移动支付标准的统一。”

  目前,中国银联联合银行、运营商及手机制造商成立“移动支付产业联盟”,首批成员包括工行、农行、建行等18家全国及区域性商业银行,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两家电信运营商,以及多家手机制造商。

  再燃战火:微信搅局

  多位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称,2013年后移动支付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央行《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共发生移动支付1.98亿笔,金额1.1万亿,同比分别增长139%和206%。

  就在移动支付快速发展的同时,又出现了新的搅局者,首当其冲便是微信支付。据了解,腾讯内部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筹备,即将推出的微信5.0版本将联合财付通打造微信支付平台。

  “我们把基础与快捷支付的支付体验植入到微信和QQ手机版,到时候整体的体验就类似苹果的APP Store。背后再绑定一张银行卡后,想象空间很大。”财付通总经理赖智明近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称。

  据了解,微信立志打造成一个类似甚至超越手机淘宝的平台,在该平台上商户不仅可以销售商品,还可以通过其公众帐号把线下客户服务转到线上,最终通过微信支付完成O2O闭环;微信支付同时还将推出线下的二维码支付。

  “由于拥有大量粘性很高的基础用户,微信支付潜力非常大,但支付规模还得看最终承载的交易规模。”张萌向本报记者称,“倒是二维码支付与线下商户结合后,将大大促进交易量,通过二维码支付实现的线下交易量也许比线上交易量还大。”张萌认为,类似手机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把支付平台嵌入交易平台应用内支付将会成为移动支付未来发展的主流,“重要的是平台,支付只是一个工具”,其他的支付形态将成为补充。

  此外,微信通过公共帐号为招商银行[-0.83% 资金 研报]、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提供客户服务平台,同时与招行合作推出微信银行。拥有大量高粘度客户的微信接口,将大大促进招行的手机银行交易量的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因支付宝的“余额宝”效应,金融产品销售也将成为移动支付的一个趋势。“微信支付是一个基础平台,金融理财是我们主要的应用方向,基金、银行理财产品都可以在这里卖。”赖智明称。

  除微信支付,易宝支付也于7月初采用以信息账号绑定为核心的代扣模式,向基金公司发布了基金电商移动支付解决方案。此前,易宝支付已联合好买基金、数米基金等第三方销售机构开展基金业务。“早期基金公司推出的App均以信息为主,未来将逐渐转向信息交易并举的模式。”易宝支付副总裁余晨表示。

  当招行通过传统的NFC支付打造移动金融平台时,中信银行已开始布局以二维码支付、“摇一摇”转账支付为主的移动金融业务。

  2013年7月,中信银行首度推出“异度支付”品牌,在整合此前的“摇一摇”转账支付、POS网贷及NFC近场支付业务的同时,重点推出二维码支付,将有效地解决线上线下的融合问题,使支付不再受物理网点和PC终端的限制。

编辑  来源:CN自动识别网CNAIDC  
 
本文导航:
 
[ 投稿邮箱:26454645@qq.com]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声明:自动识别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及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凡本网注明"来源:自动识别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自动识别网网站,转载请必须注明自动识别网,并附上网址 http://www.cnaid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文明转播  行业协会  备案信息  安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