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博上看到一个4折出售电影票的二维码,你抵挡得住这个诱惑吗?陈先生扫描了这样一个二维码,却收到手机欠费通知,一夜之间,他的手机竟消费了167元。由于扫描了那个二维码,他的手机不知不觉中绑定了扣费软件。合肥警方昨日发布预警,二维码很可能是病毒的新马甲,市民不要见到二维码就扫。
手机扫二维码 百元话费被扣
日前,李女士(化名)在网上看到一条某知名快餐店的优惠信息,“扫码下载优惠券,即可享受5折优惠”。李女士便用手机扫描了这样的一个二维码,可优惠券没出现,100多元话费却被扣光了。原来,她在扫描二维码时,下载了手机吸费病毒。
无独有偶,陈先生在微博上看到一个4折出售电影票的二维码。陈先生扫描了这样一个二维码,却收到手机欠费通知。一夜之间,他的手机竟消费了167元。原来,他扫描的二维码有陷阱,他的手机不知不觉中被绑定了扣费软件。
借二维码之名行“高科技”诈骗
合肥市公安局的一名陈警官表示,由于当前无论市民百姓还是民警,对二维码的认知普遍较少,因此近期省城受理有关二维码的警情也相对较少,但可以推断,仍然“存在一部分不被了解的隐性警情”。
据警方介绍,二维码可能成为手机病毒或木马的马甲。只要有二维码生成软件,嫌疑人便可将病毒、木马程序或手机吸费软件等网址链接生成二维码形式的图形同时,二维码可以随意发布。以二维码的病毒,通常被伪装于打折、促销广告,或热门游戏、系统升级软件中,还有的被伪装在色情图片、视频中,诱导用户扫描。在联网状态下,用户扫描后手机就会中毒,手机里存储的通讯录、银行卡号等隐私信息可能会泄露。该类木马也可能在后台运行,使用户手机恶意发送收费短信,消耗上网流量,造成话费流失。
确认网站来源 不要见码就扫
陈警官介绍,自2011年6月起,铁路各列车开始施行实名制购票,但作为车站检票主要途径的二维码信息却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嫌疑人只需通过“扫码软件”便可对二维码进行解码,从而获取个人身份信息和订票手机、电话等信息。
陈警官提醒各位网友:一定要到官方应用商店、论坛下载二维码扫描软件;不要见码就刷,扫码前一定要确认该二维码是否出自知名正规的网站,一些发布在来路不明的网站上的二维码最好不要扫描,更不要点开链接或下载安装;最好在手机中安装防病毒安全软件等相应的防护程序,一旦出现有害信息,可以及时提醒和杀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