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快讯 » 正文

中国移动布局4G网络 四网融合落地发力字号

2013-05-29   点击:24
摘要: 2013年的新年过后,中国移动4G网络启动了倍受关注的规模测试和试商用。在提供4G服务和应用的城市,用户可以在拥有4G热点的公众
关键词: 4g
 2013年的新年过后,中国移动4G网络启动了倍受关注的规模测试和试商用。在提供4G服务和应用的城市,用户可以在拥有4G热点的公众场所随意享受15MB/秒左右的上网冲浪,在4G公交车上的流畅看电影,一些公共应用上的高清监控画面也可以达成无延时实时传送。种种迹象表明,TD-LTE产业链历多次测试、试验,已经逐渐发展成熟,在中国的应用之路越走越宽。

  如果2013年TD-LTE真的能在中国投入正式商用,那么中国移动2G、3G(TD-SCDMA)、4G(TD-LTE)和WLAN四网融合的战略就将最终落到实地,为中国移动决战移动互联网奠定坚实基础。

  四种网络无缝接入

  四网融合概念缘于移动数据业务的蓬勃发展,各国推出3G业务以后,3G网络承载的数据流量迅速攀升,于是一些运营商在热点地区部署了WiFi热点,希望以WLAN网络来分担3G网络宝贵的带宽资源。根据根据数据流量的发展态势,中国移动早在2011年就确定了2G、3G、WLAN、LTE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3G网络、WiFi热点与TD-LTE试验网建设同步推动。

  事实表明,分流效果非常明显。据统计,2011年,中国移动的WiFi热点超过200万个,当年无线上网流量中,来自移动网络和WLAN的数据流量基本上各占一半;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移动WiFi热点数达到378万个,来自WLAN的流量大约是移动数据流量的一倍多。

  不过分担流量仅仅是目标之一,中国移动四网融合战略的主要目的还在于将2G、3G(TD-SCDMA)、WLAN和4G(TD-LTE)有机的整合起来,让用户一个终端即可获得基于多种无线网络的宽带接入服务,无缝对接不同需求下的多种选择。根据四种网络的特点,中国移动将覆盖完善的2G(GSM)网络定位为提供基本移动业务,承载语音通话、短信以及窄带数据业务;3G(TD-SCDMA)网络则负责提供部分语音业务和中等速率数据业务;WLAN的价值在于对蜂窝网络的无线数据承载进行重要补充,弥补热点区域数据业务接入能力的不足;TD-LTE则是现有2G、3G网络的演进方向,承载高速数据业务。

  由于3G网络带宽有限,而WLAN存在覆盖能力、子网间切换等问题,因此要为用户提供较好的无缝接入体验,提高3G网络性能、上马4G才是根本解决之道。然而在连续几年间,TD-LTE虽然一直在进行测试,但在中国这个潜在的最大市场上,频谱划分等根本问题始终悬而未决,让产业链上各方难以全力跟进,导致TDD LTE总体上落后于FDD LTE。2012年工信部确认2.6GHz频段划给TDD之后,TD-LTE的商用进程终于明朗化。

  频谱打通TD-LTE成长快速路

  移动通信事业发展到今天,无线频谱资源变得越来越珍贵。在已经确定4G频谱分配的国家,TDD LTE与FDD LTE相比获得的资源较少,严重影响了设备商和终端商对发展TDD的信心。2012年10月,工信部明确表示2500-2690MHz频段为TDD工作频率,尘埃至此落定,积弱多年的TD-LTE产业链骤然兴奋起来。

  对于终端芯片厂商来说,芯片的前期研发成本很大,因此在频谱尚不明确的情况下,大部分厂商不得不采取慎重态度,于是终端芯片和终端产品就成了TD-LTE产业链发展的瓶颈。中国明确了2.6GHz频段规划后,巨大的市场前景使得终端芯片厂商开始加大投入,有助于TD-LTE一直以来的终端瓶颈。对于系统设备商来说,虽然早就在开发和提供多频段产品,但频谱划分明朗化无疑将促进企业投入更多资源,针对特定的频段开发系统设备和终端产品,推动D频段TD-LTE的商用进程。

  2.6GHz频段分配给TDD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TD-LTE此前已经在2.6GHz频段有了较好的基础。目前,包括欧盟邮政电信会议(CEPT)在内的全球多个电信监管机构,都已将2.6GHz频谱资源分配给TDD LTE,一些商用的TD-LTE网络也均基于2.6GHz频谱。2012年3月,日本运营商软银旗下的WCP宣布在2545-2575MHz频段上推出TD-LTE业务;2013年,美国Clearwire也将在2496-2690MHz频段上推出TD-LTE业务。已有的商用经验和更大的市场前景,正在激励TD-LTE设备及终端厂商在这一频段投入更多的资源进行研发。

  今年2月初,全球移动供应商协会(GSA)表示,市场上的TDD LTE终端设备已有124种,其中基于2.6GHz和2.3GHz的设备数量最多。这对于TD-LTE网络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个利好消息。

  深度融合统一服务

  TD-LTE的成长通道顺利打通,补足了多网融合战略的四个支撑点,大大增加了中国移动决战移动互联网的胜算。

  如今的移动通信终端极大丰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子阅读器、无线网关、车载移动终端等等,推动着传统电信网的网络构架发生变化,电信网络的业务应用层和各种移动终端之间的耦合度越来越高,对发展高度移动宽带业务非常有利。另一方面,国内外主要运营商都在努力建设智能管道,这需要一个无缝的、宽带的、智能化的、全覆盖的网络为基础。因此,作为一种兼顾成本与品质的组网模式,四网融合成为了运营商当前征战移动互联网的最佳策略。

  为了让四种网络结合后能发挥出更大的价值,真正建设成功智能管道、带给用户卓越的体验,还需要实现GSM、TD-SCDMA、WLAN与TD-LTE的深度融合,让用户感受到无缝切换,智能化、宽带化的平滑的应用体验。为此中国移动及其合作伙伴做了大量的工作。

  在TD-LTE试验网建设过程中,中国移动及其合作伙伴综合考虑了2G、3G(TD-SCDMA)、4G(TD-LTE)和WLAN的协同。在推出TD-LTE体验服务的广州、深圳、宁波等城市,中国移动TD-LTE网络均已完成重要商圈、人口密集区、主要道路在内的重点区域网络覆盖,在一些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上还采用了接入TD-LTE网络的WiFi装置,将TD-LTE网络转换为WiFi信号,为最终用户提供接入服务。用户既可以使用智能终端接收CMCC-4G的WiFi信号,也可以借助多种多样的TD-LTE数据卡、CPE、MIFI、智能手机等直接接入TD-LTE网络。

  在人们关心的TD-LTE终端问题上,据GSA的统计,截至2013年1月底,有31家厂商推出了125款TD-LTE终端,种类包括数据卡、CPE、MiFi和智能手机等,全球首批TD-LTE智能手机已在日本、印度等地上市。在2月举行的巴塞罗那2013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中国移动一次就发布了8款TD-LTE终端产品,其中四款手机、四款MIFI产品。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人们对TD-LTE终端研发进展的担忧。据GTI统计,目前TD-LTE终端产业已有超过10家芯片厂商,超过30家终端厂商投入到TD-LTE产品研发中。这次发布的TD-LTE终端产品可以支持TD-LTE、FDD LTE、TD-SCDMA、WCDMA、GSM多种接入方式,一部终端既可接入高速移动宽带,又可漫游世界且随时在线,感受中国移动基于多网融合提供的统一服务。

  毫无疑问,获发2.6GHz频谱、产业链的日渐成熟,让TD-LTE产业链爆发出了异乎寻常的活力。抢先建设TD-LTE试验网并投入试商用,让中国移动在国内4G发展进程中先行一步,还使得四网融合战略构想最终落到实处,可以面向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多种多样的选择。这在体验为王的时代,意味着全新的竞争优势。
编辑  
 
 
[ 投稿邮箱:26454645@qq.com]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声明:自动识别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及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凡本网注明"来源:自动识别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自动识别网网站,转载请必须注明自动识别网,并附上网址 http://www.cnaid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文明转播  行业协会  备案信息  安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