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的姑父、朝鲜劳动党中央行政部部长张成泽对北京进行访问,希望中国帮助朝鲜建设罗先经济贸易区和黄金坪、威化岛经济区,并恳求中国提供巨额的资金支持。
但就在张成泽访华期间,一篇中国商人周福仁投资朝鲜瓮津铁矿项目导致2.4亿元投资血本无归的文章,在中国的互联网上广泛传播。
周是辽宁大型民营企业西洋集团的创始人,总部位于辽宁省海城市,生意囊括肥料、铁矿石、煤炭化工、贸易等领域。
在一次和包括笔者在内的数家媒体记者面谈会中,这个50多岁的东北商人一提到朝鲜,就满脸的愤怒,不断用浓重的东北口音咒骂朝鲜的合作伙伴。他说,朝鲜的投资环境糟糕,行政机关封闭,随意更改规则、缺乏诚信。
西洋集团是朝鲜从金正日时代开始的缓慢经济改革,和中国鼓励企业走出去战略下引发的对朝投资潮流中的一个。
从2005年开始,中国企业投资朝鲜成为一股潮流。由于朝鲜拥有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据丹东机关建设网的信息,到目前为止,朝鲜地区共确认了360多种天然矿物,其中有经济价值的矿物达200多种,中国五矿以及一些钢铁集团纷纷到朝鲜开展合作项目。根据韩国《朝鲜日报》的报道,2006至2007年间,朝鲜相继出售了10个矿山开采权给中国企业。
2005年,西洋集团也开始接触朝鲜黄海南道瓮津郡一个铁矿项目。据周福仁称,该铁矿总储量达17多亿吨,是低品位的贫矿,平均含铁量只有14%左右,朝鲜因为技术水平低而一直未开发。未开发的另一个原因是这里位于朝鲜西海岸,是朝鲜和韩国对峙的前沿,曾经发生炮战的延坪岛就位于瓮津郡。
而且,由于该地缺乏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严重落后原因也不宜于投资,朝鲜政府还规定,不允许西洋集团把大量矿样拉回中国进行试验,以确定该矿是否有开采和进一步选矿的价值。所以,周福仁决定投资之初,西洋集团大部分高管激烈反对,反对的原因还包括对朝鲜投资政策的不信任。
但周福仁最终决定投资。作为商人,在确定了该矿值得开采后,他更多考虑的是商业利益。虽然他清楚,在当地建厂需要自己用柴油发电,各种设备都需要从中国运输过去,但成本核算后,每生产一吨的铁精粉,成本只有300元人民币,卖到中国市场的价格是1000多元,而国内的综合成本是350元。如果未来自建电厂后,在朝鲜每吨的综合成本会下降到100多元。
“朝鲜还答应免除增值税和资源税等各项税收,企业所得税只有10%。而且,朝鲜劳动力很廉价,工人月工资为30欧元。”周福仁说,如此诱人的利润和优惠条件,“就是明知有风险,也要去试一试。”
很多中国商人和周一样,相信这样一个信条:富贵险中求。所以,在周福仁并未高度重视朝鲜系统性政治风险的情况下,西洋集团决定冒险进入这个神秘的国家。
2006年10月26日,西洋集团与朝方签署了合作协议,合资成立“洋峰合营会社”,开发瓮津铁矿。2007年3月和11月,中国商务部与朝鲜贸易省先后批准了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