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基础是最磨人、最艰难的过程,鲜果网CEO梁公军在发不出工资、员工离职大半的时候也没有想过放弃。
基础积累拼的是耐力
梁公军是同学中较早一批靠个人奋斗买了屋子的。他曾是很多同学艳羡的对象。但他在买屋子的时候肯定没有想过,他的屋子会以那样的方式失去。
当时正值2008年春节前夕,梁公军的屋子被他以最快的速度出售。由于此时他急需一笔钱来给员工们补发已经拖欠了三个月的工资。公司已经有不少员工陆续离职,梁公军卖掉屋子,只想让留下的员工们过个好年。
也许梁公军放弃新浪、微软的高薪出来创业时,曾设想过困境。但他一定不知道会困难至此。他想做的事情,表达起来很简单:“用两个字讲就是‘分发’,用四个字讲就是‘精准分发’,用七个字讲就是‘个性化精准分发’。”但实施起来远没有那么轻易。
针对个性需求提供精准化的服务,这本应是对行业趋势的一个颇具眼光的预判,但梁公军却想鉴戒微软模式,通过在搭建的平台和框架上聚集尽可能多的第三方服务,然后精准投放来实现,试图从服务层面做个性化分发。
在这条路上艰难行进一年半,无果,梁公军意识到:“这个事太大了,不是一个创业公司可以做的。”梁公军心有不甘,“条条大路通罗马。路径A是死胡同,那不如折返,试一试路径B。”
但此时他个人的全部资金以及朋友入股的几百万元已经消耗殆尽,公司已经没有资金来源维持正常运转。于是出现了卖房的一幕。
那一年,梁公军过了一个“不想再回头看”的春节,但对于鲜果网来说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此后,鲜果网开始将目光聚焦于信息层面的精准分发。在梁公军看来,1万条信息中可能只有10条对某用户来说是有价值的,而鲜果网要做的就是把这10条信息一丝不差地放在需要它的用户眼前。
但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基于对用户各种行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而积累用户、建设庞大的用户数据中心、优化算法,“这些越是打基础的工作,越是需要漫长的时间来积淀和打磨。”“漫长”这个貌似不具备杀伤力的词汇,对于当时除了企业外包和咨询服务外没有任何资金来源的鲜果网来说,却又是一座压顶的泰山。
毫无疑问,这座“泰山”依旧全部压在梁公军肩上。我们现在已经无从得知当时的梁公军内心是否时时焦虑,但至少可以确定,他一定是咬着牙顶起了这座山,直到今天。
经过五年半一步一个脚印的积累,现在鲜果网不仅获得了来自盛大投资和凯鹏华盈投资数百万元人民币和800万美元,还已经开始为某互联网巨头提供数据,并且即将展开与包括手机厂商在内的多个渠道的合作。
若非梁公军当时“置之死地”的决绝和后来认准方向默默坚持的耐力,我们不敢想像今天鲜果网的样子容貌。
类似的故事也发生在酷我音乐。酷我音乐CEO雷鸣放弃百度七剑客的地位和美国20万美元年薪的职位,进入他看好的数字音乐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