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意经 » 创业中心 » 失败教训 » 正文

中国连锁业失败案例解析:梦之队破灭的启迪

2012-11-09   来源:www.cnaidc.com   作者:中国自动识别网CNAIDC   点击:547
摘要:GEMS最终因为负责人的更换而断资兴万家,证明了引入风投本身就存在风险。由此可见,选择投资人非常重要,如果风格不搭,肯定不是明智的选择。行业教父带队、全明星团队运营

    GEMS最终因为负责人的更换而断资兴万家,证明了引入风投本身就存在风险。由此可见,选择投资人非常重要,如果风格不搭,肯定不是明智的选择。

    行业“教父”带队、全明星团队运营、风险投资助力,如此豪华的阵容也会在短短几年中一败涂地?兴万家超市的起伏令人大跌眼镜。从起步到完结,兴万家仅仅坚持了4年,而最初创建时它曾被万众瞩目,被追随者仰慕。可惜现实却不相信过去的辉煌,即便拥有顶尖的操盘阵容,雄心勃勃的兴万家也未能逃脱失败的结局。

    尴尬谢幕

    兴万家是顶着光环诞生的。2003年初,被尊为零售业“教父”的原华润万佳总经理徐刚带领原万佳的一班精兵强将在深圳创办了兴万家连锁超市,由于徐刚的辉煌经历和万佳团队的能力,这支创业团队被称为“梦之队”。而最初风险资本的之所以垂青兴万家,也与徐刚有很大关系。

    1994年,徐刚受邀接管濒临倒闭的万佳百货,仅用6年,他便把当初亏损3000万元的企业做到了出售时身价6.3亿元,并创造出了被广泛模仿的“万佳模式”。徐刚因此成为中国零售业的一面旗帜,就连大名鼎鼎的沃尔玛也表示,在中国超市零售业界,最值得尊敬和值得佩服的对手就是万佳。

    正因为徐刚的出色履历,香港GEMS风投公司相关负责人认可兴万家这个项目,对其进行了注资并控股,成为兴万家最重要的支持力量,再加上曾成功经营万佳的领导团队,兴万家可谓有领袖、有队伍、有经验、有投资,看似占尽优势。在与投资公司的合作顺畅时,兴万家曾逐渐展开规模建设,在不同地域开设分店,稳步推进自己的势力。但谁也没有料到的是,被各方看好的兴万家,却在最终覆灭时表现得非常狼狈。

    2007年中,随着风投停止注资的消息传出,兴万家在各地的供货商开始集中催讨被拖欠的货款,更有不少地方出现了厂家抢货的场面。而此时,兴万家根本拿不出钱来结款和安抚供货商,最终其数家店面被封,被迫停业。与创办时的备受瞩目相比,兴万家和掌舵人徐刚的境遇可谓冰火两重天,令人不胜唏嘘。

    两难境地

    把风投与连锁超市结合起来,兴万家似乎披上了先锋外衣。但实际上,风投成了兴万家倒闭的导火索,而本应属于强势的专业实力,兴万家也没有建立起来。

    2004年9月,兴万家改为中外合资企业,外资占67%股份。到了2005年,兴万家已经由兴万家(香港)有限公司100%控股,它的股东是香港的GEMS风险投资公司。后来,经所有股东同意,投资总额由6800万元增至1.2亿元,注册资本由3870万元增至6470万元。然而到2007年1月,GEMS风险投资公司发生人事变动,负责兴万家项目的执行董事离职,接手的负责人是一位英国人,他对兴万家这个项目的发展状况不满意,宣布不再向兴万家增资。

    从这时起,兴万家的经营资金开始出现紧缺。2007年3月底,GEMS向香港高等法院申请对兴万家进行清盘,消息一经传出,供货商立即开始“挤兑”,局面不可挽回。

    风投的风险

    兴万家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其对于资本的依附其实非常严重,一旦遭遇撤资,便失去了支柱。

编辑  来源:www.cnaidc.com  
 
 
[ 投稿邮箱:26454645@qq.com]  [ 生意经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声明:中国自动识别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及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网站,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自动识别网,并附上网址 http://www.cnaid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推荐图文
推荐生意经
点击排行
 
  文明转播  行业协会  备案信息  安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