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大学,整个人就松懈了。泡马子、打篮球、玩暗黑、逃课、设计作业都是在要交图之前赶出来。成绩越差,越没心思学。人就是这样,不是说成绩有多么重要,但是优秀是一种习惯,懒惰是一种惯性。人和人的差别又是就是因为每天积累差了一点点,终于有天你发现,原来我和他差了这么多。
如果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那谁都会咬牙坚持下来;如果忽然发现距离很远,那谁都会放弃。而关键的一咬牙,上了一个层次,有人就会春风得意,越活越成功;有人没上去,永远在苦逼中挣扎求生存。然后想,原来在当时,我们俩的距离才那么近。
大学毕业,我们系三分之一出国;三分之一推研了;剩下最差的三分之一,入社会找工作。我就是那最差的三分之一。有人说我现在也不错啊,还有现随着普通劳动者的工资越来越高,读书无用论的说法也越来越甚。
我觉得首先这是对以前大学生高高在上的一种不正常的风气的反弹,那时大学生稀缺,身价虚高,仿佛读了大学就高人一等,毫不费力得拿高工资,凭什么?同样付出劳动,同样创造价值,就应该得到合理的收获;终于人们发现不是所有的大学生就一定比农民工干得好,有时不是抛出名校研究生卖猪肉之类的新闻,让长期被压抑的神经在嘲笑中得到释放。
依我看,在这种浮躁的社会风气中要保持冷静。大学的意义在于他给你打开了一片天,让你看的更远,让你知道原来在这个山头之外还有一个更高的山头。并不意味着你已经达到了那个山头,但你有了往上爬的方向,同时他给你聚集了一帮志同道合,以后可以互相扶持的社会单元。所以完全不必短视和急功近利,人生那么长,炫耀是做给别人看的,本事是自己,好像跑马拉松,一时谁跑得快慢不重要,关键是谁跑到了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