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华原来是乳制品进口商。三、四年前,为了推广乳制品,他们开始进口烤箱,一年前又进口面粉。
现在,大地面包店里的日本进口烤箱”平窑王”,和一般烤箱不同。强调全用石板,受热均匀,一层烤箱一百万,五层就要价五百万。而他们进口的法国有机石磨粉,一袋二十五公斤,就要台币三、四千元。价钱是传统台湾制粉厂面粉的五到六倍。
“比起做面包,我们更希望能传达基础知识,”富华副总经理朱志豪说。过去,他在IT产业,做的是光通讯。五年前,开始进入原料业。他说,最有趣的,就是食品、烘焙没有科技业的”protocol”(规程),充满无限可能性。
市场上出现了更细致分化的个性店。创业者的脸孔和以前不同了。
创业者的新面孔
和过去毕业后就从学徒做起的师傅不同,现在的创业者,许多拥有参加国际比赛的经验、频繁地到国外取经、重视本地创新。他们一毕业,就为了实现理想而创业。
“台湾没有原料、没有设备,但我们有知识、有技术,”中华谷类食品工业技术研究所所长卢训说。
高雄的莎士比亚烘焙是一个好例子。
二十五岁的主厨王鹏杰,原来在彰化混帮派。一天,朋友在他面前被寻仇者打死,他才下定决心脱离。进了高雄餐旅大学,也爱上烘焙。他参加比赛,也到国外去看、去吃,更新味觉记忆,累积创新想法。如德国黑裸麦面包虽然酸,但适合搭配海鲜,减低腻口的感觉。
两年前,他和学长武子靖各贷了二五○万,创立莎士比亚烘焙,引发热潮。特别是,下午三点以后出炉的蜂巢面包。一五○个,总是在半小时内抢购一空。
他们重视创新、原料。莎士比亚烘焙尝试日本、法国各式各样的面粉,也实验把高雄燕巢的番石榴干做成意大利拖鞋面包,或用高雄小岗山的蜂蜜做成蜂巢面包。
原料、人力的讲究,让他们的获利只有传统面包店的三分之一。王鹏杰却没动摇。
“做面包很简单,就是做好自己,”王鹏杰说。他的梦想,是能推广正宗的欧式面包。
他们定期在店里开分享会,还常接受企业邀请,介绍面包的各种知识。
人才、原料到市场、资金,台湾面包风潮方兴未艾。
野上智宽观察,台湾面包市场还没有饱和,还有很多世界级面包没有进入台湾。“台湾面包市场,一定会愈来愈大的,”野上智宽笑着肯定。
怎样辨别欧式面包?
这几年欧式面包盛行,该怎样分辨好的欧式面包?
莎士比亚烘焙主厨王鹏杰说,最好的判别法,就是欧式面包无糖无油,没有其他添加物,只有麦香味。
如果面包在口中、空气中,香味久久不散,那就是有其他添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