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故昧”策略的运用并非说是消极的无奈,反而是积极地等待竞争者步入已设置妥当的圈套。
★★★激烈的商战★★★
“达声牌”和“三和牌”是台湾人非常熟悉的两个品牌,它们的广告也经常在报纸上、电视上出现。这两家公司的产品大抵类似,因此竞争激烈。无巧不成书,1970年5月这两家公司不约而同地推出一种反光雨衣,为了争取顾客。双方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厮杀。所谓“反光雨衣”,顾名思义,它的用途是为了夜间雨天的行车安全。除了“反光”是主要的诉求点之外,双方也都强调设计上的美观、漂亮,不下雨可当夹克,一件当两件穿等特点。“达新”“三和”的反光雨衣大战,最后获胜的是三和牌。“三和牌”之所以获得胜利,并非取决于设计、品质或价格,因为不论设计、品质或价格两家大同小异,难分上下。那么“三和牌”以何致胜呢?此乃得力于广告上的一名话“晚上10O公尺能看到我”。“晚上100公尺能看到我”是一句简单、具体,人人能懂的话,100公尺的距离感也是每个人都能了解的,因此这句话的意思就等于是安全。反观“达声牌”的广告则强调“安全、防雨、又漂亮”。这样的创意不但没有重点,无法突出商品的特色,而且抽象而笼统,绝对没有“100公尺能看见我”那么简单易懂。“三和牌”就是靠这句“晚上100公尺能看到我”的广告词而成功,因而击败了达声牌。
★★★冷气机大战★★★
冷气机在台湾是属于季节性的家电产品,过去各厂牌的产品多数在五、六月间才开进入销售旺季,引导广告最快也要在四月初才登场。然而,1988年的冷气机大战,东元却在1987年年底就点燃战火。
以强大密集的广告诉求冬天卖冷气机,可先享受暖气、除湿之利,而且价格又较为便宜。此一“先发制人”的攻势,顾令其他厂牌有措手不及、挨了闷棍之感。窗型冷气在台湾省内的市场占有率,依次为国际、东元、日立、歌林、声宝等品牌。1987年的市场成长率高达34%,而各厂家的出产量也因天气酷热而销售一空,因此,展望1988年的市场前景必更为看好,各品牌无不摩拳擦掌,大幅提高产销目标,准备年关一过即展开厮杀。殊不料,东元竟然不宣而战,先声夺人地在前一年年底就发动攻势。这一招使东元在起点线上就领先其他品牌,各品牌即使立刻反击,在声势和步调上总要慢好几拍,而且在匆促之下被迫应战,战略,战术亦不免流入草率。所以这年的冷气机大战,东元已经捷足先登,立于不败之地。
★★★“香港脚”★★★
亚热带地区因为气候潮湿,成人极易感染“香港脚”,所以居住在台湾的人,十之七、八都会患程度不同的“香港脚”。“香港脚”是皮肤病的一种,但是大多数人并不视其为病。它的症状就是痒,除非是痒得受不了,或者因揉搓而肿得走不动,很少有人会主动地想办法治疗。
至于治疗“香港脚”的方法,五花八门,各种偏方、秘方都有,而且各种方法几乎都有一定的效果,只是不论什么方法都只能治标而无法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