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意经 » 创业中心 » 创业故事 » 正文

“食草堂”牛合印:一张牛皮掀开创业路

2012-09-25   来源:www.cnaidc.com   作者:中国自动识别网CNAIDC   点击:539
摘要:一张牛皮:掀开梦想的面纱并不关注商业模式的牛合印,能把食草堂从一家开到几十家,源于他回归了商业的本质,那就是尊重人最根本的需求。原以为食草堂总部会在石家庄市中心

    一张牛皮:掀开梦想的面纱

    并不关注商业模式的牛合印,能把“食草堂”从一家开到几十家,源于他回归了商业的本质,那就是尊重人最根本的需求。

    原以为食草堂总部会在石家庄市中心,没想到却安静地矗立在郊外的西山花园中,他说他们是“站在时尚前沿,住在市区边缘”;原以为食草堂总部是一个漂亮的办公楼,没想到却是一栋三层的白色别墅,他说这样“有家的感觉”;原以为他是一个眼光锐利、西服革履的商人,没想到他是一位穿着随意、特立独行的艺术家,他说他“追求自由散漫”。

    这个“他”就是食草堂创始人牛合印,一个年近不惑的河北人,一个总看着你眼睛微笑的男人,“每个画画的人都有自己画室的宅号,我姓牛,朋友总开玩笑说老牛该吃草了,于是我就起名为‘食草堂’了

    牛合印的教育背景可以说和商业一点都不挨边。他当过兵,从军医大学毕业后在白求恩和平医院做了7年医生,钟爱艺术的他凭借在全军画展上的两个一等奖进入了军艺美术系大专班,由此进入了朝思暮想的艺术殿堂。但追求自由的他并不喜欢学院派的风格,“在北京的三年时间,我大街小巷到处转,逛展览馆,逛特色店面,逛圆明园画家村”,他的自然纯朴的艺术风格逐渐形成。毕业后,牛合印到了河北电视台,从摄影记者开始做起,一直做到制片人。

    学艺术的人总喜欢设计一些东西,喜爱动手实践的牛合印更是这样,1995年的一个下午,一次偶然的邂逅,让他的生命从此和牛皮再也分不开了。

    那天下午,牛合印在石家庄街头看见一个老头正在将一张牛皮切割成腰带。“那张牛皮质地非常好,但他的腰带做工太粗糙了,我觉得浪费,就用30元钱买了一块牛皮。”随后牛合印到街上找到一位鞋匠,他设计,鞋匠制作,花了一上午的时间做成了一个采访包。第二天,激动万分的牛合印背着包去上班,台里的同事看了纷纷打听包的品牌和价位,“我当时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受到表扬激励的牛合印又找那个老头儿买牛皮,继续做各式各样的皮具,后来又转到皮革厂买皮子。那时,牛合印的月薪只有800元,但他每个月拿出400元买牛皮进行手工制作,他已经完全沉醉在牛皮的世界了。一开始他在电视台的宿舍里做,经常做到夜里一两点钟,干扰了家人和邻居的休息,于是他搬到地下室去做,但这也不让人安宁,有人告到台领导那儿去。最后,这个固执的“老牛”一人搬到农村去租了个平房,继续着注入他全部感情的爱好。

    在农村的那段生活让牛合印至今想起来还历历在目,“由于很多钱都用来买皮子了,我饿了就吃方便面,渴了就喝口自来水,双手经常磨破出血。但我没有感觉有多苦,我每天和一堆皮子住在那里,似乎只有到了那堆皮子中间心里才踏实。除了上班,我的生活就是设计新作品和完善制作方法。为了不让台里人知道我在做这些东西,我没有告诉任何人我在哪,如果当时死了,谁也找不到。”

    常言道: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牛合印做皮具的事情传了出去,渐渐有人找上门了购买。“我做皮具只是爱好,根本没想卖。而且我的作品都是一样一个,没有重复的。重复就是‘匠’,我要的是创造。但我的确很需要钱去继续做,没办法我还是卖出了那些像自己孩子的皮具。”

编辑  来源:www.cnaidc.com  
 
 
[ 投稿邮箱:26454645@qq.com]  [ 生意经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声明:中国自动识别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及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网站,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自动识别网,并附上网址 http://www.cnaid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文明转播  行业协会  备案信息  安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