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意经 » 创业中心 » 创业故事 » 正文

“食草堂”牛合印:一张牛皮掀开创业路

2012-09-25   来源:www.cnaidc.com   作者:中国自动识别网CNAIDC   点击:539

    缺乏商业意识的牛合印到这时还没看到商机,还是想继续着他的创作梦想,以至于卖的时候,他只能告诉对方那块皮子买的时候是多少钱,买主就在其价格上添点就行了。

    艺术+实用=好生意

    如果不是那天碰见了贵人,牛合印现在也许还是个电视制片人,还继续做着他所谓的业余爱好,也就不会有现在的食草堂。1997年的一天,牛合印偶然碰上原来在河北电视台里实习的小伙子,“他也是学画的,是一个很有商业意识的年轻人。”当他看到那一个个粗砺、质朴的手工皮具时,仿佛看到了稀世珍宝一样,当即要求牛合印把这些东西做成生意。牛合印对这种从未有过的想法犹豫不决,但在朋友的坚持和劝说下,1997年9月1号,牛合印以每月800元的价格在石家庄偏僻的槐北路租了个小店面,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这个店面就是牛合印在谈话中一再谈到的“老堂”,这个店承载着他当时的梦想与激情。“有人一走进食草堂就哭了,他们为这些风格另类的皮具感动,而有的女人领着孩子马上出去了,她们怕丑陋不堪的皮刻脸谱吓坏了孩子。”食草堂风格之独特可见一斑。

    1997年底“老堂”接到拆迁通知,1998年元旦那天,老牛在一片新年的欢乐气氛中从“老堂”搬出。这时,牛合印需要确定下一步的发展计划。他在一年的生意中已经有了一些模糊的商业意识,“那时我还不知道‘定位’这个词,只是想要做得和别人不一样。”他认为中国的纯艺术市场还没到来,而单纯的实用商品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于美的需求,如果能把艺术和实用结合起来,就会有市场。“以前,我们的产品太过于追求艺术美感,皮包做得很沉,但后期的产品应更接近实用。比如现在食草堂的皮包既美观又轻便。”

    他在石家庄最繁华的北国商城的附近租了一个店面,重新设计新“食草堂”的店面形象,使其风格与皮具的风格一致,“我所追求的就是和谐、自然,这样就是美。”

    1998年春,“食草堂”开进了石家庄最大的商场北国商城,销售额坐火箭似的直线上升,营业第一年的纯利达到70000元。但牛合印坚持食草堂的产品不打价格战,不降价,“说实话,当时也并不是什么明确的品牌意识,而是我认为我们的原料是真材实料,我们的设计是独创的,我们的东西价格必然要比别人的高。”

    商业意识觉醒:艺术与实用结合

    1997年的一天,牛合印出去打公用电话时,偶遇了一个电视台旧时的同事小郭,他也是学画的,正在开一个小装饰公司。当他问牛合印在农村干什么时,牛合印把他带到自己的工作室。小郭看了牛合印的作品后非常吃惊,很有商业意识的他马上想到开店把这些包卖出去。当晚俩人彻夜长谈,一拍即合,决定开店。

    几个月后,小郭找到一个店面。几个人用一辆破三轮车拉着货,还在村里捡了一个大石磨,捡了一些木头、茅草作为装饰、装修材料。1997年9月1日,第一家“食草堂”正式开业,注册名为“食草堂”文化饰品工作室“,同时注册了”丑牛“商标。

    “食草堂”的第一笔投资花了800元,即店面一个月的租金。小店生意慢慢步入佳境,两人便招了三个工人,开始复制牛合印的作品,就在店里生意越来越好时,一纸拆迁令让“食草堂”不得不关了门。回到农村后,牛合印的生活又回到过去,买皮,设计,日复一日继续做他的皮包。

编辑  来源:www.cnaidc.com  
 
 
[ 投稿邮箱:26454645@qq.com]  [ 生意经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声明:中国自动识别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及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网站,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自动识别网,并附上网址 http://www.cnaid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文明转播  行业协会  备案信息  安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