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独门配方”掘金新领域
为了探究ATM机的最佳清洁方法,陈莹首先拿出家里淘汰的一部白色电话机,做起了清洁试验。她用肥皂水、洗洁精等去污产品擦拭电话机,可那些长年堆积在上面的污垢却没有任何反应。陈莹不甘心地上网搜索,还真发现网上有不少去污产品出售,产地大多在广州。与一个厂家取得联系后,她将每样货品都邮购了几瓶,准备做试验。
在几位业内人士的指点下,陈莹通过两个多月的努力,终于看到了自己期待已久的神奇一幕——2009年8月的一天,当她用新调制出的去污剂,配合一种网购来的竹炭纤维多功能清洁布,在电话机上轻轻一擦,那些陈年污垢居然马上不见了,电话机光亮如新。试验终于成功了!陈莹兴奋得又蹦又跳。
第二天,她拿着自己的产品在一家银行的ATM机上做起了试验。没想到,她只是拿清洁布蘸着清洁液在操作平台、键盘、插卡口处轻轻擦拭一番,忙碌了两分钟,取款机上黑乎乎的污渍就被她去除得干干净净,而且无论对金属还是塑料,都没丝毫损伤!
当那家银行的保洁员看到焕然一新的ATM机后,惊讶极了,她说这间营业厅外面的两台ATM机,她每周都擦拭一遍,可怎么都弄不干净上面的“牛皮癣”。“你用的是什么新产品啊,竟然擦得又好又快,跟新的一样!”陈莹笑而不语——能得到保洁人员的肯定,足以说明自己的产品功效不错,一定有市场前景!
接着,陈莹一家接一家地向银行推销自己开发的去污新产品。然而,却不尽如人意,因为各家银行对清洁ATM机的兴趣并不大,又对陈莹的产品持怀疑态度,一家银行的负责人说:“我怎么知道你研制出的清洁剂是不是无毒无害无腐蚀性的呢?万一用这些清洁剂清洗后,对操作者的身体有什么危害,出了事我们可是要负责任的啊!”为了打消银行的顾虑,陈莹带着她的ATM机清洁产品到北京市技术监督局做了安全检测,结果令她十分惊喜:该产品不含任何对人体有害的原料,并且对机器无腐蚀性,完全符合我国《合成洗涤剂生产标准》。此后,每次拉业务时,陈莹就会将这份质量检测报告拿给客户看,并答应先让银行免费体验给“ATM机洗澡”的服务,满意了再谈合作。
2009年10月的一天,陈莹来到北京商业银行解放路分行联系业务,当分行负责人看到被陈莹做过保洁的取款机变得焕然一新时,非常高兴。但他遗憾地表示目前无法与陈莹合作,理由是他们银行目前还没有“ATM机专业保洁”这项开支预算,这种事他不能擅自做主。他让陈莹去商业银行总部找一位主管ATM机的负责人洽谈此事。陈莹好不容易找到了这位总行领导,可还没等她介绍完,对方就打断她的话说:“小姑娘,你要知道我们银行在全市有上千台ATM机,如果都做一遍专业保洁,会增加很大一笔开支,我们暂时不需要这项服务。”
首次推销失败,但陈莹并不气馁,此后的一周里,她又连续多次去找这位银行负责人,并列举了一大堆理由,试图让对方了解为ATM机做专业保洁很有必要。但这位负责人总是以工作忙为由,不等陈莹把话说完就一次次“请她出去”。后来,也许是被她缠烦了,这位领导干脆让银行保安一见陈莹就拦下,不准她再进自己的办公室。
可陈莹仍不罢休,她开始“调整战术”,每天上下班时间,她都雷打不动地守在这家银行总部门口,一见那位领导,就笑脸相迎地走上前打招呼,耐心细致地推销她的ATM机专业保洁业务,还将一条新闻打印出来递交给了这位负责人,内容是这样的:2009年11月,宁夏银川市一位女律师因怀疑在银行ATM机取款后携带细菌回家,从而导致她染上了腹泻和眼疾,将那家她经常光顾的银行告上了法庭。随后,自动取款机上有大量细菌的真相被媒体纷纷报道出来。